第六十六章 江南移民(2/3)
住了,两人先后牺牲了!康孝荣思索再三,决定将这两人就地掩埋了,做好记号后准备来日再迁回本土。
半日后,在他的带领下,剩下的人沿着一条奔向南边的河流继续蹒跚而行,第三日终于见到了一条奔涌的大河!
如此宽阔的河谷,夹杂着冰块的河流自然就是克孜勒苏河了。
不过眼下康孝荣等还不能走上那条河谷。
河谷上布满了人群!
这正是一支遵从大唐圣天子号召从江南自愿迁到新设置的识匿镇的移民!
由于都是大户人家,随行的护卫不少,故此,护送这些移民的唐军寥寥无几,由于正好有一支调到识匿镇的朔方军虞侯军随行,这队人马有惊无险地来到了此处。
这队虞侯军的头目叫李光进,今年才二十一岁,却是前朔方军大将李光弼的亲弟弟。
自从孙秀荣大闹漠北之后,李隆基、李林甫对于亲近孙秀荣的大唐官员、军将自然进行了梳理,诸如李泌、边令诚、鱼朝恩一概不用,而对于同样出身契丹部落的李光弼也让其在长安闲散了一段时间。
反而是大同军使郭子仪最近高升了,成为朔方军的节度使。
历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奚人五部消失了,不多的奚人部落都汇聚在没有跟着孙秀荣西迁的契个部大酋杨守忠旗下,成了霫部的一部,而契丹八部也变成了十部,基于此,朝廷自然不会让李光弼在靠近契丹的地方带兵。
在长安闲散的那段时间,从十五岁便一直跟着李光弼的李光进主动申请来到安西,当然了,这里面何尝没有李光弼的安排和默许?
得知哥舒翰将其长子歌舒曜送到碎叶军后,原本对大唐绝对忠心无二的李光弼也动心了,暗中将自己的弟弟送到安西也不是难事。
何况,他身上他挂着兵部右侍郎的虚衔。
李光进跟随迁往识匿镇的江南大户进入克孜勒苏河河谷时,身边还有十名银鞍契丹直,自然是迁到幽燕一带他父亲的嫡系部下。
这一拨江南大户约莫三百多户,不过每一家至少有三十人,于是整个队伍便接近万人!
每一户至少有五名护卫,再加上李光进从中调度,千余人的军力在如今大唐在经过高仙芝连番山地作战后已经将克孜勒苏河两岸牢牢控制在己方的地方应该高枕无忧才是。
不过李光进却眉头紧皱,自从踏入河谷后,从未有舒展的时候。
来之前,他拜访过高仙芝,高仙芝倒是没有说大话,而是说了真话。
“你是李侍郎的弟弟,来到识匿镇历练,本官十分欢迎,不过安西之地唐军并不多,不可能每一拨移民都要唐军护送,那样耗费太大了,既然都是大户人家,家丁就不在少数,你将彼等集中起来,应付一些个山贼马匪还是不成问题的”
“山贼马匪?”
“呵呵,在昆仑山以南,是信仰苯教的象雄诸国,人种与吐蕃类似,我大唐击破大小勃律后,不少当地贵族四散奔逃,加上以前逃到这里的突厥人、突骑施人以及不堪大食人管束的吐火罗人,都掩藏在大山上,靠着劫掠过往行商过活......”
“那为何不出兵清剿?”
“清剿?”,高仙芝仰天大笑,“你可知道赤河两侧的大山有多少,占地有多广?告诉你,大河以南就是葱岭之地,不但地势高企,还纵横千里,在如此广袤的地方上,我等也就是有葱岭守捉、钵和州两处城堡而已,每一处要照顾至少几百里之地,要面面俱到谈何容易?”
(赤河,此时大唐对克孜勒苏河的称呼,克孜勒,就是红色,苏,河流)
“还有,这些人多半以前象雄国人为主,极耐严寒,有的地方彼等能待下去,唐人就不能了,放心吧,马贼虽多,不过每一股人数却不多,以你的能耐,有千余家丁足以支应了”
高仙芝没说的是,来自大小勃律以及更南国度信仰苯教的人至少有一半都是被他破了家之后逃到此地准备找他报仇雪恨,最后连带着连大唐也恨上了,不管是士卒、商人、旅人还是移民,只要人数少,绝对不会放过的人。
特别是在聂叙丹樨夫妇被高仙芝逼死后就更是如此了,高仙芝曾派葱岭守捉使出兵清剿,不过眼下的葱岭守捉使边效忠却一直收效甚微。
边效忠,就是那位边令诚义子,孙秀荣就是因为他被发配到胡弩镇的葱岭守捉城副使,最终如愿以偿升到守捉使高位的人,不过眼下十余年过去了,他还是在守捉使的位置上蹉跎。
对于边效忠来说,由于边令诚失势,他还能待在守捉使的位置上就是烧高香了,这里面自然还有高仙芝的功劳。
边效忠担任守捉使后,便一改喻文景的做法,让守捉城成了半官半匪的地方,除了大力捉拿四周流落到此地的牧户,与马贼沆瀣一气,共同发财的事情自然也没少做。
方圆千里的葱岭只有他一个守捉使,边效忠自然为所欲为,不过他有一宗好处,就是从不吃独食,有什么好处绝对会分一半给高仙芝,于是,他安安稳稳在葱岭守捉城待了十余年,虽然地位不高,但着实弄了不少钱。
何况,那些藏在葱岭的马匪山贼实际上暗地里与他称兄道弟,有时候为了功绩,马贼们也会抛出一些炮灰当成功绩让边效忠获取,什么是“养寇自重”,阿姆河以北的碎叶军对于深受哈里发猜疑的并波悉林是如此,葱岭的马贼对于边效忠也是如此。
对于这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