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2/2)
年新华书局出了不少老少咸宜的新话本,长安周报也刊载着许多奇闻轶事,只是家中爹娘不识字,小屁孩们只能每日跑到坊间或村头的大树下,听识字的耄老们断断续续的讲几段,压根听得不过瘾。现下蒙学先生就不时念给他们听,讲得栩栩如生,且是连着讲的,那真真过瘾极了。
依着蒙馆的章程,学子若家中有事或身体不适,其长辈告知蒙学先生后,便可自行休歇在家,但小屁孩们就为了不间断的听故事,大多是不愿休歇的。
真若闹病了,也得求着发小们下了学,把今日听来的故事说与他们听。
男娃想知道孙猴子今日又杀了甚么妖魔,女娃就想知道小皇子甚么时候骑着白马来找灰姑娘。
嗯大汉皇子殿下近来连连打喷嚏,盖因自个那不靠谱的母后总在长安周报刊印些关于小皇子的故事,甚么事儿都往他头上套。
皇帝刘彻觉着阿娇的做法挺好,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只是自家儿子在诸多童话里总是抱得美人归,至今算来已有百十个公主和数百民女了,离三千佳丽已然不远。
明明是个尚未远离尿床大业的小屁孩,偏生成了万千怀春少女的梦中,这特么叫甚么事?
大汉百姓的精神生活还真是匮乏,极度缺乏娱乐精神啊。
现下到得三伏天,蒙馆进入暑休,孩童们得以休歇避暑,开心欢腾之余,却又颇有些不舍,故事就没得听了不是?
蒙学先生们得了清闲,则纷纷寻亲访友,过得悠哉悠哉。
蒙馆虽收了束脩,但先生们的月例却与束脩不相干的,每岁太常府和御史府皆会派来学监巡视及评鉴,办得好的蒙馆会有相应赏金,且先生们的月例也会提高,办得不好的蒙馆,那馆内先生就得回返太常府文教司重新培训,甚或取消录用了。
皇帝陛下对官办蒙学颇为重视,蒙学先生们的月例皆是两千大钱往上,歇馆的三个月依旧给付月例,即便不算办学赏金,每岁也有两万余钱,能买两百多石粟谷,比不少官府吏员的秩俸还高。
如此丰厚的月例,自也需蒙学先生们拿出相应的努力和成绩,想尸位素餐,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
刘彻行事向来如此,要鼓励百姓务工,就大幅提高工匠收入,要吸引有学识之人投身教育,就要给教书先生丰厚月例。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光是高喊口号,让治下臣民无私奉献,治理国家不是这么玩的,又不是社稷存亡之秋,民族覆灭之际,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
正因见得首批蒙学先生月例丰厚,每岁还能休歇三月,愈来愈多的寒门文士意欲到太常府文教司应募。
不求甚么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好歹能丰衣足食不是?
大汉文人没那么酸腐,大多皆是务实的,否则各世家大族也不会招募到那么些门客。
皇帝刘彻见得形势喜人,又想到日后官办蒙学还要推广到关中乃至中原各郡县,需要大批蒙学先生,便是命太常卿刘买趁着三伏休朝期,领文教司属官筹备设立师范学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立德立功立言。
学高得为人师,身正方为人范。
师范学馆设立后,非但要教授应募蒙学先生者为师之道,更肩负着为大汉万民普及教育,严正师者典范的重任。
首任师学祭酒自要由刘买兼任,唯有他这位列九卿的太常卿主持,才能体现大汉朝廷对师范学馆的重视,及尊师重道的理念。
刘买颇是欣喜,普及文教确是他此生追求,故而将妻儿送到甘泉宫后,他便独自返京,召集文教司属官,在百官休朝的三伏天,为办学之事四处操持奔忙。
皇帝颁下圣旨,太常卿亲自主持,自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就在政经官学的学舍附近,划出数座空置的大宅院,内里尽数打通,作为师范学馆的馆舍。1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