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2/2)
,早早完成分派之事者还能提前结束徭役。若非推进初步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缺口实在太大,刘彻甚至想彻底废除徭役制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迟早是要做的,只是现今条件不允许罢了。
维持兵役,废除徭役,正是大汉未来的发展趋势,刘彻顺水推舟都来不及,更不可能逆势而为。
河西四郡皆以军事为首务,且为维护当地的水土植被,避免人为的加速土地沙化,刘彻从未打算采取过往募民囤边的做法,更禁止焚林垦荒,宁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关中往河西四郡运送军需,供给戍边将士。
正因如此,河西四郡的军队数量远超庶民百姓,官府征发不到足够的役夫去修葺道路,且对役夫也不敢太过苛待,不敢让他们夜以继日的玩命劳作。
大汉百姓不是外族奴隶,官府若将他们当牲口使唤,四处明察暗访的巡察御史是要上书劾举的,是会被罢职去官的。
朝廷也知四郡官员难处,皇帝和群臣商议良久,索性就让西域胡人入塞服役。
汉廷向西域征发徭役已是行之有年了,西域诸国每岁须向汉廷缴纳什一税,遣其属民服什一役。
什一税,即西域诸国每年岁入十者取一,进贡大汉为岁币;什一役,即西域诸国属民中凡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子,每岁十者取一,为大汉服徭役。
依此定制,汉廷每岁可征发的西域役夫超乎十万众。
起先的数年,西域役夫多是辅助汉军押解的奴隶,陆续修建了张掖、酒泉、敦煌及周边的塞城和关墙。
及至河西诸城尽皆落成,汉廷逐步建构起西北边防体制,包括采取了举国边塞普遍实施的“夷狄检疫防疫”体制,也就没再征大量西域役夫入塞,而是让他们修筑贯穿西域诸国,连通大汉与中亚的两条主要商道。
自敦煌及两大边关建成,扼守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和武威实已算不得边郡了,除却囤驻边军,往来商旅也会入城休整,故客栈和酒肆很多,加之官府严禁焚林垦荒,当地百姓鲜少耕作粮食,多是种种蔬果,或是到各处酒肆客栈寻活计,倒也不虞吃穿。
西域役夫是不准允入城的,主因倒不是汉人对化外蛮夷的歧视,毕竟胡商也能入城投宿的,实乃军律明定,凡胡人聚众过百者,皆不得入大汉军塞。
别说西域役夫,便是对外邦使团都从未破例。
譬如巽加王储普林达卡,率巽加使团进入玉门关时,他的千余亲卫就硬生生被拦在关外,直至接到尚书台代拟的诏令和太尉府军令,大汉边军才稍加变通,准允巽加使团分批通关。
然那千余亲卫仍须解甲除兵,将铠甲兵械交由大汉边军暂代保管,日后出关再做发还。
整个巽加使团,获准执兵着甲通关者,不足百人。入得玉门关,沿途欲入河西诸城休整,也以百人为限,余者皆只能宿于城外。
普林达卡对此颇为不满,却也只能无奈遵循,既是入了汉境,就得守汉人的规矩啊。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然汉廷虽不准外邦军伍踏足汉境,却向大夏和巴克特里亚等属国的使馆派驻汉军,便连出使巽加和安息等外邦,也往往会派大批兵马护送入境。
赵王刘彭祖出使安息帝国,更是出动了建章骑营随行护送,作法何其霸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