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新二战风云》

零点看书网(00ks.cc)

首页 >> 新二战风云 () >> 第十二章 不在乎再打几年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cc/236603/

第十二章 不在乎再打几年(1/3)

对于在莫斯科发生的一切,远在德黑兰的楚思南知道的一清二楚,毕竟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瞒住人的,即便是那些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情报组织,相信也知道了那边发生的一切。

毫无疑问,从二十号开始,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了莫斯科,像苏联这样一个国家,如果爆发政变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际大局的走向。对于美英来说,莫斯科正在发生的一切,他们所抱持的态度,那就是有七分的期盼,三分的忐忑。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楚思南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铁血的人,如果由他掌握苏联的大权,那么,至少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苏联的对外政策,将一改以往那种近乎闭关锁国的政策,转而开始大举对西方世界反击,甚至进而谋取霸权。因此,从这方面考虑,美英绝对希望莫斯科的这场政变能够成功,因为只有那样,才能避免让楚思南这个军人出身的强势人物掌握苏联大权。

但是话说回来,一场政变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无论是哪个国家,一场政变之后所要面对的,往往就是持久的内战,而在目前,苏联作为抗德的主力,是绝对不能出现动乱的,否则,那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不可否认,在长达近三年的战争中,德国人已经消耗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仍旧拥有数百万的军队,而如此庞大规模的陆军。除了苏联人能够去对付之外,单单依靠英美联军,那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地。而一旦苏联出现变故,希特勒会怎么做?毫无疑问,只要他还有些头脑,他就一定会从东线撤出更多的兵力来应对英美盟军,到时候整个战争将何去何从,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就在这种忐忑中,美英拖延了会议的进程安排,他们希望等到莫斯科的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安排。不过同美英的决策者们比起来,身处漩涡之中的楚思南本人。却一点也不担心,就好像那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而与他本人无关一般。

好在。到二十五号,一切拨云见日、水落石出,对于莫斯科的一切,身在德黑兰的楚思南,甚至连过问一句地兴趣都欠奉,那边的一切就全部尘埃落定了。这说明什么?毫无疑问,这只能说明他楚思南在苏联国内势力地根深蒂固。至少在目前,苏联国内还找不出一个人来同他相抗衡。随后苏联所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位“红色战神”在那片土地上所拥有地绝对威望。一场令全世界都为止瞩目的莫斯科事变,竟然在苏联国内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苏联的老百姓显然对这种事情丝毫不关心,而在军方。军方对这一事件则保持了绝对的缄默,没有半个人出来做任何表态,那气氛感觉起来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过。苏联国内没有对此事做出反应,不表示国外的某些媒体不会做出反应。从莫斯科的动乱一开始,美英等国地媒体就开始盯着东边不放,而当那边大幕落下之后,各个媒体就更加疯狂了,什么“类似于法西斯的独裁”,什么“没有任何民主可言的暴政”等等,一大堆的帽子扣到了苏联的脑袋上。而楚思南呢,也从当初那个家喻户晓的“红色战神”,一转身成为了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驾齐驱地大独裁者,大野心家。

老实说,楚思南对英美国内这些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感觉很不爽,他要发脾气……

在巴列维皇宫的金色大厅里,楚思南一脸怒容地倚坐在一把豪华的墨绿色软椅里,目光炯炯的盯着对面的几个家伙,一名出身安全委员会的翻译,局促的坐在他身后,正将刚才对面那两个家伙所说的一番话翻译给他听。

而在楚思南的对面,隔着宽敞的王宫大厅,行动不便的罗斯福与行动更加“不便”的丘吉尔也各自坐在一把相同的软椅上,后者叼着的那根大雪茄,兀自冒着缕缕的青烟。

今天是德黑兰会议正式召开的第四天,按照议程安排,今天应该就战后德国以及战后日本的处理问题达成各方的认同。但是出乎罗斯福与丘吉尔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对面这个眼看即将要成为苏联第一人的年轻军人,竟然在会议召开之前来了个节外生枝,他要求在各方达成协议之前,先解决一个同盟内部的问题。

当然,会议嘛,本身就是为了通过协商,解决各国彼此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既然是协商,那么就要大家一起来商量着办,所以呢,楚思南提出问题来,本身无可厚非。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他提出来的要求,让罗斯福、丘吉尔这两位领导人颇感为难,而且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同此次的德黑兰会议没有任何关系。那楚思南提出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很简单,他以目前苏美英同属于反法西斯同盟阵营为由,要求两国政府平息其国内报刊对苏联政府的各种诋毁。

很显然,楚思南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是那么容易在罗斯福、丘吉尔那里通过的,一方面来说,美英的体制同苏联不同,那些本身就是大财团的报业、电台,即便是总统、首相也不可能没有理由的强行压制他们的言论。另一方面,对苏联的负面宣传,也是这两位以及两国政府的高层所希望看到的,对于他们来说,苏联的红色政权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们的革命输出更是危险至极。这样类似的负面报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国内的“红色运动”高涨趋势。所以,一直扮演

状态提示: 第十二章 不在乎再打几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