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前尘旧事(下)(1/2)
(^_^推荐,谢谢……)
德叔微叹道:“虽然杨坚夺帝位的手段有些不光彩,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他治世的天纵才情。”
顿了一顿,德叔继续道:“首先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更换官制。”
凌飞道:“哦,这个我晓得,好像是什么三省六部制的。”
德叔点头道:“不错,所谓三省,就是指门下省、内史省、尚书省。其中内史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议,尚书省主执行,其下又设六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
王福荫叹道:“据说此前的官制极为混乱,弊病百出,反观这三省六部之制,组织严密,职能分明,足见出杨坚及一众能臣的见识与手段。”
裴松问道:“不知接下来杨坚又做了什么呢?”
德叔又道:“接下来,杨坚便先后着高?、牛弘、苏威等人重新修订律法,要知道,北周的律法之严苛,行刑之残酷,令人发指,可谓“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经过修订之后的律法,已经极为宽松,尤其是死刑一事,非但须经三奏,且皆令大理复治。”
凌飞嗤笑道:“我见他杀宇文一家倒不曾手软,可见此法亦是为笼络百姓而来。”
项洵叹道:“若能令百姓臣服,只怕这天下便好坐得多了,毕竟对百姓而言,能够安定的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若是丰衣足食的话,会有谁天天想着去作反么?”
德叔点头道:“小洵说得不错,也正因此,杨坚接下去便着高?和苏威两人推行均田之制,同时整顿户籍,啧,此二人当真是能臣干吏,不久之后,大隋的粮食顿时大为富足,杨坚遂广修粮仓,据传仅是单个的大粮仓的储备便在百万石以上。”
顿了一顿,德叔又道:“富国之后又须强兵,杨坚遂完善府兵之制,与均田制结合,从而使得兵民同籍,战时打仗,闲时耕田,可用之兵大增。”
王福景拍手赞道:“这方法听起来委实不错。”
凌飞皱眉道:“如此一来,岂非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能行吗?”
德叔笑道:“具体的情形我也不甚了解,但是只从其当时表现来看,大隋雄师,莫与争锋。”
项洵惊道:“德哥是否夸大事实?怎么会厉害到那种程度?”
德叔摇头叹道:“事实便是如此,大隋建国之初,猛将干臣多不胜数,且不论平定南陈一役,因为南陈积弱已久,朝政疲弊,君臣失道,人心早散,虽然看若庞然大物,其实早似枯木败絮,加上手段得法,得胜乃是意料中事。”
德叔又道:“大隋与突厥之战才显出其兵精将猛。因为突厥先后犯边,杨坚怒不可遏,是故曾先后派李充、窦荣定、长孙晟、高?、杨素等人往战突厥,不倚靠城池,凭借着隋军方阵,进入草原腹地与突厥人进行生死较量,皆得大胜,最终将突厥生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船上众人听得无不血脉贲张,那该是何等壮烈的场面,抛弃自己最擅长的城池防守战术,去与突厥来去如风的骑兵在大草原上一决生死,非但如此,还能够将对方狠狠打翻在地!何其快哉!
项洵击节喝道:“何等威武!大丈夫当如是!”
德叔微笑道:“不但是突厥,尚有吐谷浑、契丹等异族皆大隋被重创,真可谓是八方拜服,只可惜往征高句丽时不幸遇上天灾……”
凌飞愕然道:“先帝也征伐过高句丽么?”
德叔点头道:“不错,一直以来,高句丽虽向中原纳贡称臣,但其实自成一属,至先帝时,其国力已颇不俗。”
项洵疑惑道:“大隋兵精将广,如何会没有将高句丽打败?”
德叔苦笑道:“据说是天降暴雨,高?一路的将士被洪水冲走,后勤补给也被断绝,病死饿死者不绝于途;而周罗?率领之水军因为使用的多为木板船,出海后遇上了大风浪,所以几乎全军覆没。”
裴松叹道:“这个结果也太悲惨了些,莫非是天意?”
德叔摇头道:“先帝本来不欲罢休,正要再战高句丽时,恰巧又遇上突厥入侵,只得作罢。”
众人皆叹息不已,还欲再听时,早被王福景打断,原来却是夜色已重,众人劳累一天,又经过一场大战,还是要早些休息为上。
众人晓得王福景的决定非常正确,遂只得作罢,约定明晚再继续听德叔来讲这历史旧事。
听罢德叔的讲述,项洵仿佛有了一种站在峰顶俯瞰世间的感觉,此番听讲,不但让他的眼界更为开阔,同时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想实现兄弟三人的理想,自己肩上的担子将会很重,并且道路也很是遥远。
进了船舱,项洵先去探望了昏昏沉沉的苏小宛,望着这个新认的妹妹,项洵不由得想起小曼来,大手不自觉地抚上她的头顶,一股轻柔地大衍真气自然而然地送进苏小宛的身体内。
苏小宛在这真气的涤荡之下,身上各种负面的状况很快消失无踪,精神自然地放松开来,紧皱着的眉头渐渐松开,缓缓地进入到梦乡当中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项洵从思念中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做了多么危险的事情,如果刚才自己的真气在小宛体内暴走,那后果当真是不可设想。
项洵擦了擦额头上惊出的冷汗,帮着苏小宛盖好被子,轻手轻脚地走出门去,顺手给她带上房门。
将冷月宝刀放在床脚,项洵把自己狠狠地扔进床去,轻轻地握了握双拳,两只手到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