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坑爹的中影(1/2)
ps:每天一万字真的很累啊!
“真正的英雄?还是欺世盗名?当全港市民都在竞相传颂、歌功颂德的时候,是否有人知道,英雄的背后,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救自己的女朋友,算得上见义勇为么?诚然,我们对于某些人可以为爱奉献,勇往无前,报以赞赏。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但是,救自己的女朋友,到底是‘本能’,还是‘正义感’?”
《星岛日报》的这则评论,立即将已经渐渐平静的“借款车劫案”拉回人们的视线之中,此案中大出风头的杨林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但是另一个关键人物李芸菲,则被《星岛日报》选择性的遗忘。
一时间,全港各大媒体纷纷发出评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坚持着出院的杨林坐在“红星唱片”的办公室里,看着手里的报纸,浓眉紧锁。问身边的王京:“这个《星岛日报》是谁的?”他倒不在乎社会上这些个说法,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呗。但是这个《星岛日报》几次三番的针对他,却让他心生警惕。有这么一个在香港新闻界很有影响的媒体时刻盯着你,实在不是件舒服的事儿。
王京歪在沙发里,随口道:“《星岛日报》是报业大亨胡文虎创办的,现在的董事长是他的女儿胡仙。我说你跟他们到底有什么过节?好像一直在针对你啊。”
胡仙?杨林想了想,不认识。但是这个名字好像还蛮熟悉。只是记不起什么时候听过。
“喂,《星岛日报》这样混肴视听。对你的声誉很不利啊。他们简直就是不分黑白,就算是救女朋友不算见义勇为,但是不还有那个李芸菲么?难道那也不算?这根本就是虚假报道啊。”王京有点担心。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本来声望大增的一件事,搞不好反受其害。
杨林摇了摇头:“李芸菲这丫头不简单,身份肯定非同小可,绝对不会公开身份。那么就算有人提出被救的还有一个人,李芸菲也不可能出面澄清。甚至连名字都不能出现。还不是《星岛日报》想怎么说就这么说?”
关于李芸菲,杨林也说不清是个什么感觉,总觉得神神秘秘的,像是蒙了一层面纱,让人看不透。她的内地身份,已经毫无疑问,但是回想起初次见面的时候。周諵对她的言行表现很是不满,却什么话都没说。这就有些奇怪了,以周諵的地位,还有什么人能让他这般顾忌,而且还是以个黄毛丫头?难道李芸菲的长辈,是某个大佬?
不过这件事杨林并不怎么放在心上。随他们说去,看看市民的反应再说也不迟。他看看王京,问道:“上次我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
王京有点为难:“正在办,但是这件事有点难度,时机不好掌握。”
“没关系。可以慢慢来,但是一定要在四月份之前办好。”杨林嘱咐一句。又回到一个老话题:“我说,你就不考虑一下,跟我一起干这个‘红星映画’?”
王京撇撇嘴:“就你那个破电影公司?几间破厂房,一个摄影师,一个副导演,还有一个专门会花钱的美工,能拍个屁的片子!”
王京有足够骄傲的理由,他老豆王添林是无线电视台的大佬,邵义夫一人之下,可谓权柄极重,号召力十足。王京自幼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长大,被大家阿谀奉承难免有些傲气。年纪轻轻的又加入邵氏公司,电影拍了不少,票房也都不错,眼界高一点也很正常。
杨林没在意他的讥讽,反而笑道:“当初我弄这家‘红星唱片’的时候,好像你也没看上。现在怎么样?两个月的唱片销量已经达到将近二十万张,香港有几个唱片公司有这样的业绩?”
最近两个月,由于杨林的人气大涨,连带着“红星唱片”的唱片销量更是直线飙升。张雪友早已达到“双白金”销量,陈惠娴也已经超过七八万张。这两个新人现在已经红遍香江,成为香港乐坛的一个神话。声势直逼现在“谭张争霸”的那两位,人气极旺。
王京确实佩服杨林的手段,但是入伙电影公司这事儿,他还是不太愿意。“不是我说你啊,你小子现在有点膨胀。你那个《集结号》的剧本确实不错,但这种题材在香港根本就玩不转,观众不买账。台湾别说了,你就拍出一朵花儿,也不可能上映。这部戏是抗日题材,日本市场没指望了。还剩下哪里?东南亚和韩国。韩国勉强可以,东南亚估计也不能好到哪里去,那里现在流行鬼马功夫片。我知道,你主攻的是大陆市场。但你想过没有,大陆市场有多少潜力?就算内地官方可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又能怎样?那部《少林寺》火不火?票房一个亿,结果你知道投资方拿到多少钱?不到五百万!人家大陆不跟你讲票房分成,叫做统购包销!呵呵,能让你哭出来。”
王京这一番长篇大论,却是言之有物,很有道理。尤其是后面的统购包销,岂止是哭?简直就是坑爹,这也是香港电影公司虽然眼馋大陆的电影市场,却望而却步的原因。直至2003年,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文件签署,合拍片才看到一线曙光。
何为统购包销?所有的上映的影片,都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制片厂无论电影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中影的收购价都保持一致。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收入留成”比例卖给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上映,无论影片票房好坏,是赔是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