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也先要和亲!(1/2)
卯时,天刚破晓,晨色熹微。
寝殿外,雾霭朦朦,三丈之地辨不清人貌。
一棵两人怀抱粗,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的老槐树,遗世孤立于院中。
枝繁叶茂能起到蔽日遮阴之效的树梢,因时节已进八月到了入秋的缘故,不断有黄绿相间的槐叶纷纷扬扬落于泥土青砖上。
一丝风儿吹过,几片树叶晃晃悠悠的,便被卷到了寝殿窗台边。
寝殿内,暗香袭人。
大明朝年轻的正统皇帝,为了国家稳定人民幸福,殚精竭虑的他,昨日夙夜在公,操劳得很,至今还未睡醒。
倒是侧躺他身边的美娇娘,早已经醒来的杨蜜,其满脸皆是容光焕发的样子。
“陛下…陛下,唔……”
睡得好好的,耳边有腻死人不偿命的柔声细语,心烦意乱的王迪,当然选择堵住她的嘴了。
虽说昨晚吃的是大鱼大肉,这一大早的,两人也没有刷牙,但不管是王迪还是杨蜜的口中,只有满嘴的清爽芳香味。
对于太医署提供的含香丸,王迪给其评价,绝对是五星好评。
“陛下…已经卯时了唔……”
嘴再一次被堵住,自知现在不是那么一回事的杨蜜,狠了狠心,趁自己陷入意乱情迷之前,她快速脱离了皇帝的怀抱,而后拢了拢沾在嘴角的发梢的同时,急忙忙言语道:
“陛下,怀来城的文武官员,已经候在行宫外了。今日…陛下您还要去泰山庙里上香祭拜呢,起晚了可不好。”
天子亲自率军出征,本意是抗敌安天下,不过为了表明是顺应上天和人民的意志,还需祀天地,祭社稷。
这其中就包括祭太岁、风、云、雷、雨师、岳镇、海渎、山川、城隍等诸多神灵。
按礼制来讲,逢庙必拜,还真不为过。
此次去泰山庙祭拜,嫌啰嗦麻烦的王迪,拿着军事为重的理由已是吩咐一切从简了,况且此次礼仪本就不如祭祖时那般繁复。
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基本的斋戒沐浴,还是要有的。
要是再这么睡下去,岂不是有亵渎神灵的罪过。
“朕有点不舒服,你替朕瞧瞧。”
“陛下,你哪里不舒服,我叫连蓉去喊御医过来给你瞧瞧。”
虽然有猜测到皇帝是在开玩笑,但谁又敢拿皇帝安危不当一回事呢。
“不用御医,有你就行了。”睁开眼,一把揽过杨蜜后,王迪指了指大明龙脉所在之处。
“陛下,这怎么能行…晚上,到了晚上,奴婢全听你的,你想怎样就怎样,现在真该起床了,祭祀礼制一事,精诚则感格,怠慢则祸生,不可有半点马虎啊。”
皇帝可以胡闹,杨蜜可不敢陪着皇帝胡闹。
这要传出去,她是真怕有那种忠臣义士腐儒文臣,举着金瓜锤将自己灭了。
“手持国柄,口含天宪,快点窃取……”还处在醒盹状态下的王迪,哪特么在乎那么多事情。
“唔!”
“哦……”
...
巳时,沐浴更衣收拾穿戴好以后,在礼部随行官员和内监和安排下,王迪开始了登牛角山祭拜泰山庙的活动。
直达山脚的街市,已是早早开出一条御道。
载有皇帝的銮驾,浩浩荡荡,气象威严。
道路两旁民众,皆是跪伏叩地,有胆子大一点的想要瞻仰天子龙颜的人,趁着未被禁军发现呵斥之际,快速悄悄抬目窥看了一下。
虽然没有看到皇帝,但并不妨碍他们过后对着同伴吹嘘一番。
出城过了妫水河桥,待到一炷香的时间以后,在众人簇拥下,穿戴武弁腰缠镶金嵌玉的革带,王迪终于踏入供奉着东岳大帝的泰山庙。
一套繁复礼仪结束之际,日头已是高高挂在众人头顶。
阳光明媚,微风习习。
大好的天气,也到了与民同乐的时间。
也不知是自发性的,还是提前安排的歌功颂德节目,当王迪重返县城之际,怀来城知县刘唐禀奏称,当地乡绅士子和老百姓,为了犒赏前线将士们,已经连夜凑齐三牲百头。
其中还不乏近三十只的黄牛。
数量虽然不多,但代表的,绝对是整个怀来城的心意。
知县刘唐禀奏完,袁彬给了王迪一个确切信息,这百头牲畜,还真是怀来城的民众集资置办的。
此番奄遏下水大捷,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但凡有点头脑的已经意识到,未来至少在五年以内,宣府这一带,应该不会再发生寇虏年年袭扰大规模掠夺人与钱粮的事情了。
有了如此得之不易的和平,花点银子给前线卖命的将士们弄点福利,岂不是大明子民该尽的本分义务!
“刘唐,怀来民众的心意,朕知晓了。已经入秋了,要到了农忙时节,羊、豕…朕收下了,黄牛送还给农耕户好好休养生息才是正事。”
怀来县城这个边陲小城不算多大,一晚上能弄到这些三牲,毋须多想,王迪都能猜出这些黄牛是怎么凑齐的。
这些天来,时刻在考虑如何增加大明朝人口数量的他,已经下定决心,等到班师回朝之际,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行使帝王之权,下达一份旨意。
目的嘛,自然是要以更加严厉的惩治手段,务必要将黄牛这等耕地小能手给好好保护起来。
想要人口变多,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粮食得跟的上。
黄牛少了,如何鼓励开荒扩大耕作范围呢?
况且,对于王迪而言,相比鱼羊海鲜,他还真不觉得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