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风波起(1/2)
一声“退朝”,朱元璋的背影消失在奉天殿外,留下一群这时候才放开了胆子窸窸窣窣开始议论的朝臣。/p
以胡惟庸为核心的淮西文武自觉地围拢成一个小圈子,几名武勋用眼角余光看着昂首阔步走出大殿的徐达与冯胜,颇有些意味地低声向胡惟庸说道:/p
“魏国公与宋国公本就服紫,如今又成了皇亲,往后只怕咱们这些兄弟,已经入不了人家的眼了。”/p
自五年前朱元璋大封功臣,他们这些勋贵从此过起了人上人的生活。/p
高官厚禄之下,近两年又在胡惟庸的有意串联中三天两天聚在一起饮酒作乐称兄道弟。一开始他们当然没忘了叫上同样来自淮西的老大哥徐达,怎知连续请了好几次,徐达愣是半点情面都不给。/p
一群勋贵们自此便以为徐达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勋爵低下的老兄们。/p
再加上胡惟庸言语挑拨,如今这些人早已与徐达和冯胜势同水火。/p
殊不知,这不仅是胡惟庸乐于看到的,同样也是徐达和冯胜,甚至朱元璋愿意看到的。/p
听到这群头脑简单如今只知道寻欢作乐武备废弛酸溜溜的话语,胡惟庸眼睛眯了眯,心中暗自高兴,脸上却一副失落的表情:/p
“两位国公功勋卓着,被陛下赐婚也是应有之意。他日订亲宴上,我等少不得多敬二位国公几杯水酒,也好赚一番情义,将来好互相走动。”/p
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还需要靠敬酒来博情义,两句话激得几位武勋面色通红,当即顾不上殿中还有旁人在场,便颇为不忿地叫嚷道:/p
“我等微末身份,怎配与他们结交。罢了罢了,胡相,还是咱们兄弟一起吃酒痛快。今夜裕民坊泰元阁,咱们不醉不归如何?”/p
比起那些心事重重的文臣来,武勋们可不管朝中多出一个大皇子会怎么样。/p
他们这群人都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无论大皇子还是太子,从某种角度来讲,不都是他们的子侄辈。以他们身上的功绩,将来不管谁坐天下,还能亏待了他们不成?/p
心里虽然不屑这些武勋们只顾寻欢作乐对朝堂即将迎来的变局没有半点敏感,胡惟庸脸上却依旧一副和煦的笑容:/p
“诸位老兄,今日只怕不行。出了这档子事情,只怕三省六部今日没一个能清闲的。改日,改日小弟一定在泰元阁设宴,陪诸位喝到天明。”/p
胡惟庸为什么能成为淮西勋贵圈子的核心?/p
不就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说话好听,人还大方嘛。/p
这一番婉拒不仅没有打消武勋们的热情,反倒是让这些人连连叫好:“那我等今夜就替胡相打个前站,改日一定与胡相一醉方休。”/p
胡惟庸目送这些表面兄弟跨过朱红的门槛,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往午门外走去,此时大殿中只剩他一个人,这位宰相富贵逼人的脸上这才显露出些许凝重和不安。/p
皇家多了个大皇子的消息随着早朝结束瞬间传遍了整个应天府。/p
致仕之后,李善长自然不必如那些京官们一般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迟。/p
虽然今年刚满花甲,李善长的养生功夫早已进行了好几年。一直睡到辰时三刻,这位国公才在婢女的侍奉下洗漱更衣。/p
当府中的管事火急火燎从前院跑过来时,李善长正将碗里最后一口人参枸杞粥咽进肚里。/p
不知是药膳温补了气血,还是饱腹换来了开心,红光满面的李善长看着脚步匆忙的管事也不着恼,拦下跑到他面前正要跪倒叩头的管事,笑吟吟地接过侍女端来的暖茶,双手在温润如玉的茶碗上摩挲,口中却不急不慢地教训道:/p
“天又塌不下来,何必如此着急。且缓口气,慢慢说。”/p
李善长要的就是这个慢的意境。/p
龟寿自应能食气,人要逐寿,不也该向龟学习么。/p
所以他的退休生活,只在追逐一个缓字。/p
管事上气不接下气喘了好几下,这才能应李善长的要求慢下声来说话。当他刚讲出第一句的时候,便听到地上“啪啦”一声,方才还握在李善长手里的茶碗,此时应声碎在了地上。/p
“皇上说,太子有个大哥。”/p
李善长没有要求管事再说一遍,因为刚才他已经听的足够清楚。/p
别人不知道,他李善长还不知道么。作为跟随朱元璋最早的几个文臣之一,朱元璋称吴王之前,两人甚至是私交甚笃的朋友。/p
所以朱极才是朱元璋第一个儿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p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大皇子居然还活到了现在,而且居然奇迹般被朱元璋找到了。/p
跟胡惟庸只关注自身不一样,李善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其中的足以让很多人粉身碎骨的风险。/p
虽然他内心同样渴望着权势,但与胡惟庸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不同,李善长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前些年本来想将胡惟庸推出去当自己的代言人,怎知胡惟庸内心潜藏着更深远的心思。/p
不过,虽说这几年他李善长在朝堂的影响力已经逐渐被削减,但李善长却依旧抱有重回朝堂的希望。/p
那个契机,以前他认为是刘基重新得到重用的时候,但自从今年大朝会之后,他便认定要落在胡惟庸身上。/p
对自己的这个学生,李善长深知其总有势大到让朱元璋忌惮的时候。到那时,不管是为了分裂淮西勋贵的圈子,还是打击胡惟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