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收树种外带收人?(1/2)
除了樟树的树种是随收随播,其他银杏和桂花树两种树种,王家都是下了番苦力的。/p
银杏树种籽的保存期限一般是一年,要洗掉果肉后干藏,下种前再漂洗、选种、育苗,晾晒后收的三麻袋种籽,王小波都还干藏在屋里头。/p
桂花树种就麻烦多了。/p
桂花树种成熟脱落的时候,其实内部种胚发育还不完全,生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p
要把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软化果皮、浸水搓洗掉果皮和果肉,淘掉空瘪的种粒,才能得出净种。/p
这还不算完,净种稍微晾干后,需要用混在湿润的沙层里面贮藏,经历长达6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使种子顺利度过生理后熟期。/p
所以承包合同一签好,王小波就弄了一片地铺了沙层,沙藏了他收来淘好的那几麻袋桂花树种。/p
当初走乡窜户访成熟的母树收种籽的时候,就花费了些人力财力,回来淘种贮藏,王家也是费了力气的。/p
王小波随时还要注意那片沙层的湿润度,可以说那一段时间一腔心思全都扑在了上面。/p
谁想到白纸黑字盖了红章的承包合同,上头说不认账就不认账了,这不是拿人耍着玩吗?/p
可是胳膊拗不过大腿,他王小波又有什么办法?/p
他就算一腔孤勇拿了把锄头守在那地头不让人动那两片育种地又怎么样?难道他还能守住承包的那十来亩林场?/p
深吸了一口气,王小波努力压住自己心里的暴躁:“你们原来也打电话过来问了,应该也是诚心想要,你们出个价吧!”/p
这价还真不好出。/p
安立东来之前就专门询问过肖一山,但是目前周边都没有做苗圃的,完全没有这些树苗的行价。/p
而且就算有,那也是树苗,他们现在要买的直接是种籽。/p
种籽可不等于树苗,这个有出芽率的。/p
从做苗床育苗,到移植苗圃长成小树苗,这里头也有生存率。/p
所以这个价格就更不好估算了。/p
安立东需要好好斟酌斟酌,田家斌怕不答话太尴尬,想了想开口聊了一句:“刚才是林场要收回地?你们没跟林场签好承包合同?”/p
这话问的,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p
安立东连忙给田家斌使眼色,但是话都说出口了,难道还能收回来?/p
田家斌讪讪地正绞尽脑汁地想岔个别的话题出来,王小波竟然瓮声瓮气地答话了:/p
“怎么没签好,我跟林场签的合同什么都考虑得全面了,但是林场是国营的,上面扣着说我不是林场的职工,不能承包,就这一条,就把合同终止了。”/p
王富春和魏红梅都是林场的职工,王小波辞职之前,也是林场的职工。/p
一家三口,早就对定川林场有了深切的归属感,王小波根本就没觉得自己对于定川林场来说是外人。/p
这几年方针是改革、开放、搞活,有不少地方的国营林场都搞起了经营承包,但是基本上还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五定”:定地段、定面积、定任务、定人员、定报酬。/p
其中定人员,就是指林场的国家固定工人、大集体工人以及知青均可参加承包,离、退休工人以及老弱病残的,不得承包。/p
王小波什么都考虑了,就是没想到这年头,他以林场职工子弟的身份来承包,对上头来说“太大胆,有些突破了”!/p
其实整件事说起来,他也是受了殃及的池鱼。/p
林场的赵场长和李副场长关系一直处不好,听说今年有可能有人事调动,李副场长正愁没什么把柄把赵场长搞下去呢,正好原先从林场辞职的王小波跑回来了,找赵场长签了协议要承包林场。/p
其实承包也只是承包了林场的一二十亩林地,但关键是王家要走关系,肯定往赵场长家里要送东西。/p
李副场长抠住了这一点,怂恿了七八个平素就对赵场长不满的职工,拿着这事跑去告状。/p
林场的工资本来不高,大家差不多平均水平也没啥,王小波当初辞职的时候,不少人还暗地笑话王家养的这儿子是个喜欢乱跳、不牢靠的。/p
没想到也就是两年时间,王小波不仅回来了,听说还发了大财,把林场都要承包走一部分。/p
王小波这么“秀”,那些人心理就不平衡了,都在私底下嚷嚷,国营林场让私人承包走了,林地种的树,原来都是国家资产,这么一包岂不是成了私人的财产?/p
再被李副场长暗中推一波,让自己的亲信放出风,说晚上看到好几次王富春一家提着东西进了赵场长家的门,大伙儿心气就更不顺了。/p
有眼红王家发家了的,也有思想僵化的老古板,被人在背后一推,就跑去县里头告状了。/p
这一告,不仅把赵场长捋了下来,王小波也遭了殃。/p
听到王小波这一说,田家斌忍不住咋舌:“你们国营林场还真是规矩多!/p
我和东子哥承包了我们村里半座山,200多亩地呢,乡里面都给我们盖了章了,挺支持的。/p
我说吧,反正你辛辛苦苦收来的那些树种都种不了了,不如你说个价,便宜点卖给我们得了。”/p
安立东想扑过去捂住田家斌的嘴。/p
刚才这小子的话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在简直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p
这把盐撒的王小波心口直往外飙血,呼呲呼呲喘了阵粗气,突然眼睛发红地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