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1/2)
天马行空了一整晚,醒来之时钟南还真觉得有点懵,呆坐了几分钟才回过神。快速起床洗涑,然后照例锻炼了一下,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p
早春二月,北方的风刮在脸上生疼,不负“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威名。钟南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每天仍旧会在辖区内的各段防线视察,还得抽空到兵工厂查看火器生产状况,不是他不放心,而是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p
二月中旬,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分别向宣府、大同、蓟州三地进发,号称六十万大军。朝廷按照朱翊钧的旨意,全力迎战,由兵部侍郎邢玠任总督,统帅宣府、大同、蓟州所有兵员。于是从兵部到边境被侵沿线,全都开足马力,誓言要将这帮侵略者打回老家去。/p
进犯蓟州的是蒙古左路大军,号称足足有二十万大军,由苏和带领。说二十万大军,其实是包括了伙夫、搬运工等,何况本身这一数字又有水分,真正算下来打仗的将士也就十来万人。/p
如今蓟州将士满打满算不到八万人,去掉吃空饷的部分,实际不到六万人。没办法,大家都在如此操作,钟南不可能独善其身,只得暂时按前人的步调走着。/p
五万多人对十万人,看起来是一场没得打的仗,可是钟南却信心满满。为了拒敌长城以外,钟南特意在长城外二十里地处,布置了两道**防线,每道防线都埋下了数量不少的各种**。只要蒙古骑兵踩了上去,定然叫他们后悔南下。/p
长城外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密密麻麻布满了蒙古包,这是蒙古三路大军之一的左路军扎营之地。其中一个规模明显高于附近的蒙古包里,左路军元帅阿都沁正在低头沉思。/p
其实这一次南下的决定有些仓促,阿都沁原本是不赞成的,无奈鞑靼部的额日斯执意发兵。阿都沁所属的察哈尔部,明朝中后期才再次慢慢壮大起来,虽说如今和鞑靼、科尔沁共为蒙古三大部落,但是无论实力还是声望都不及鞑靼一部。/p
察哈尔一词原是古突厥语,意思是“汗之宫殿的侍卫”,全称是“好陈察哈尔”,起源于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唆鲁禾帖尼的属民。察哈尔在蒙古各部落中,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其主体始于成吉思汗创立的怯薛军。/p
怯薛军,是蒙古族的精华所聚,最初是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从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和自由人的儿子中挑选的品行端正、武艺高强、相貌端庄的人组成的大汗护卫亲军。在战争中,怯薛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是成吉思汗大军的中流砥柱。朱元璋灭元后,元朝残余势力远赴大漠,建立了北元**,察哈尔部便直接听命于北元大汗。/p
阿都沁是如今察哈尔部的首领,在鞑靼部再度崛起后,他的察哈尔部就一直被压制。这次南下,便是鞑靼部的额日斯一手推动的,无论是察哈尔部的阿都沁,还是科尔沁部的伊德日,都算是被其裹挟而来。/p
想着想着,阿都沁渐渐懊恼起来,心道察哈尔部好不容易才复兴,若是此次和大明一战损兵折将过多,无论胜利与否,日后定会被鞑靼部踩在脚下。只是额日斯抓住了自己最为疼爱的小女儿,名为请她做客,实则是要挟自己,让自己不得不同意这次南下之战。事已至此,阿都沁已别无他法,眼下只能寄希望于打败大明军队,然后再去找额日斯。/p
蓟州的太阳如常升起,当阳光洒满大地之时,钟南正在长城的碉堡里远眺,那以千、万计的蒙古包确确实实震撼了他。尽管他有信心打败蒙古人的入侵,但是第一次看见如此浩大的军队,多少还是有点打怵。/p
这次的战争和朝鲜战争之时不同,抗倭战争里,钟南并不是一军统帅,不需要去过多考虑胜败得失。如今则大不相同,自己的一个决策失当,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蓟州大地的同胞血流成河,甚至危及京师安全。所以收到蒙古人南下的消息后,钟南和刘虎、荆天楚等将领多次探讨,最终决定以防御为主,毕竟长城天堑可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p
除了长城一线囤积了重兵防守,钟南设置的*地*雷防线附近也有崔大正带着三千“钟家军”守株待兔。如今的“钟家军”已全员配备了新式火器,算是蓟州军队里的“特种兵”。/p
钟南的计划是首战必须拿下,这样才能先声夺人,打乱蒙古人的联盟。他的想法是先以大面积的*地*雷防区阻挡蒙古骑兵的第一轮冲击,随后再以数轮火炮作为第二波攻击。两轮炮火的打击下,蒙古骑兵再强悍,也定然阵型大乱,趁着这个当口,“钟家军”的火铳和火箭发威,蒙古骑兵便再也无法发挥其优势,只能被己方分割开来屠杀,或是仓惶退回。/p
大约上午十点左右,阿都沁大手一挥,一万蒙古骑兵扬鞭催马,卷起铺天盖日的黄沙,向长城方向快速奔袭而来。拿着“望远镜”的钟南只感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不过他不能表现出半点紧张不安来。一旁的刘虎等将领见总兵大人神情自若,情绪也跟着放松了下来。/p
四十里,三十里,蒙古骑兵越来越接近第一道*地*雷防线了。钟南的喉咙发干,眼睛目不转睛地跟随着对方前冲的脚步,手心的汗水溢出,连“望远镜”都有点打滑。不过钟南并没有察觉,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在那片沙暴的最前沿。/p
不仅仅是钟南,身边的几位主要将领同样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蒙古骑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