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一剂预防针(1/2)
陈闲一愣,旋即想到了什么。/p
这个时代的举人素来便是鼻孔朝天的存在,别说是一介布衣,边说是当地的县令,他们都很是瞧不起。/p
更别提是犹如奴隶一般的佃户了。/p
陈闲笑了笑,有些趣味地看着海瑞。/p
在陈闲的记忆之中,海瑞并没有考取进士,三十多岁的时候,得中举人,而后两考科举而不中,便听从海南承宣布政司的安排到地方当了个教谕。/p
这样的老举人比比皆是。/p
只是海瑞极为不同,他在县学教书便是遇上上官来临,也不曾跪拜,只是长揖行礼。后世之人曾说他迂腐,亦或是不慕权贵刚正不阿。/p
但在陈闲看来,以现在海瑞的机敏,往日里的刚正,这不过是一种耍心眼,博出位的表现,海瑞并非是一个甘于平凡的货色,只不过,他最终选的手段极为偏激,以至于惹毛了皇帝,最终落了个清名,其余的反倒是什么都没捞到。/p
他的所图与大部分的读书人并不相同。/p
他看着这个弟子狡黠的目光,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若是见过百姓之苦,谁都说不出何不食肉糜的话语之中来。”/p
海瑞似乎有几分不置可否。/p
“为师的先祖发迹之前,同样也是个佃户,祖上之说不可轻废,守得住天地本心方才正途。”/p
海瑞说道:“学堂的先生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否便是这个道理?”/p
“正是如此,横渠四句,将为儒为学的道理,讲了个一清二楚。”/p
海瑞道:“那如何施行?”/p
陈闲看了海瑞一眼,得,你小子尽会给我出难题,要知道横渠四句,乃是横亘在儒学历史上,几乎不可跨越的一座大山,哪怕到了明清两代,儒教抵达鼎盛,但也没有人真的做到这等宏远。/p
甚至就连解读也都是众说纷纭。/p
各家学派林立。/p
但陈闲毕竟是现代人,他的视野比寻常的儒生和当代人何止开阔了千倍?/p
他咳嗽了两声笑着问道:“刚峰,你可知道,这‘为生民立命’之中的‘民’所指的是什么?”/p
海瑞不假思索地说道:“应当便是指的是百姓罢。”/p
“哦?那你可知晓,这数千年来,我泱泱大国儒教鼎盛,为何我数百万的佃户仍旧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总有人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p
有人高高在上,有人苦不堪言,你说这是为什么?”/p
海瑞沉思了起来。/p
陈闲自顾自地说道:“因为,这两种都是‘民’,而读书人所说的‘为生民立命’,他们乃是替前者‘立命’,是为了自己‘立命’。所以,你看这些地主大户,士绅官僚之后,过得何其滋润?这便是天恩浩荡,便是儒学所带来的利益,仅此而已。”/p
这数千年来,儒学口口声声说的乃是替百姓争取利益,教化万民。/p
只是儒生把持朝政之后,这样惠及天下的政策,最终却变了味道。/p
人非圣贤,自有私心。/p
各方面都开始以冠名堂皇的理由,将恩泽交于自己的家族。/p
而在这个农为本的时代里,最典型的便是大户人家的土地兼并。/p
可以说,在这个将土地当做性命的时代之中,豪强地主,一如无锡安家之辈,层出不穷,靠得便是儒家的恩惠。/p
他们确实替百姓立了命,但他们的百姓只是这些乡绅罢了。/p
“刚峰,我朝太祖以布衣之身得天下,当时大元为何不得人心,你可知晓?”/p
海瑞点了点头。/p
“无非是百姓过不下去了,只得揭竿而起。古往今来,执掌朝政的都是儒生,也是这些儒生把持朝政,将土地兼并,大肆攫取自己的利益,/p
这便像是韭菜,你一镰刀割下去,或许切割掉了一批,但很快又会长出来一批,野火烧不尽,而春风吹又生,这已是官场的规则,你若是不遵从,便是站在全体的士绅与文官集团的对立面,因为你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为这天下万民立命是何等的简单。/p
这朝堂之上,每个人都做着醉生梦死的美梦,都抱着侥幸,这些官员乃是天底下最是聪明的人,是投机钻营的佼佼者,/p
他们不会不明白,这不过是在吸吮帝国之鲜血,是在敲骨吸髓,只是没人在乎,改朝换代又如何,只不过换个人坐龙椅,他们为了清名,可以放舟四海,为了地位,大可以抹一抹老脸,转投新主,这没人在乎。”/p
陈闲一口气说完,海瑞的眼神之中似乎闪动着别样的光芒。/p
陈闲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而后说道:“刚峰,若是想要在这个犹如泥淖一般的朝堂之中,做出一番事业来,绝非是朝夕之功,你首先便要守住自己的本心,而后与这个朝堂打成一片,哪怕做些违背本心的事情,你只要能够不择手段地爬到高处,/p
那自然有你施展拳脚的地方,你可明白?”/p
海瑞并非是一个迂腐不堪的人。/p
相对而言,在陈闲看来,海瑞表现出来的反倒是超越了一般孩子的成熟和狡黠。/p
在陈闲的那个时代,这种孩子往往被称为早熟。/p
而且海瑞绝不是历史之中,那么死板的角色,他对于人情还有自己目的的达成,都有自己的想法。/p
他虽是被叫做刚峰先生。/p
可陈闲倒是觉得,他可软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