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远超预期【二更】(1/2)
“其实,现在说八十年代明珠市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黎大说道,“真正的第一应该是辽省,问题就在于明珠市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计划单列单位,沈城,海东,鞍钢,辽河油田等,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省。”
开点了点头。
这个情况叶开虽然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在改革初期,各地的税收政策确实不一样。
比如说粤省,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省的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的闽省和江中,而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
这样,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
而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后,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上缴任务却是一点儿都没有减少,而同时期的首钢则是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很多,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可谓是风光无限。
“至少是在二十年之内,东三省获得重点扶持的机会渺茫,所以侯老三的前途也是很难说,想要在辽省做出比较大的成绩,很难很难。”黎大最后下了一个结论。
叶开听了之后,就有些沉思起来。
按道理说,侯老爷子也是相当有能力的元老级人物了,怎么可能把儿子放到东北去?
既然东三省的发展肯定是远远落后于各省,那么侯老三在辽省的发展机会肯定很少,就算是能够如愿在辽省成为省部级大员,可是没有足够的政绩作为支撑,想要入局入常,说服力也远远不够嘛。
说起来,侯老三的前老丈人邱老爷子,真是说一不二的典范。
他的一句话,有生之年不准侯老三回京,算是彻底坑了这个前女婿。
不过叶开转念又一想,便又觉得或者侯老爷子也是大有深意的,国家发展东北的目标,就是建成资源供给基地,简单地说就是大粮仓,如果侯老三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紧密配合中央的政策,或者就算是立了一功,因此事入局,倒是也有可能实现。
其实明珠市的情况,跟辽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此时因为江成同志和洪正同志这两位从明珠市走出来的大佬,已经进入了决策层,而方和同志对于明珠市的发展也表示出了很大的关心,所以明珠市才有了二次发展的良机。
至于说叶子平代表老叶家入主明珠市,则是将这种可能xing推动到了极致。
三方合力之下,明珠市的崛起,势无可挡。
“在中央的政策左右下,确实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方向。”叶开有些感慨地说道,“发展地方经济虽然是政府职能,可是在没有人扶持,甚至是有人在拉后tui的前提下,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创造奇迹。就比如说是西省,那么多的煤炭,这么多年来,不都是被白白地拉走了么?”
黎大点头道,“所以说,叶书记去明珠市,是神来之笔,暗合各方面的平衡之道不说,也是瞅准了明珠市将会成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唯一重点。”
叶开微微一笑,自然没有告诉黎大,父亲叶子平入主明珠市,其实是他叶开的手笔。
两个人在一起讨论了京城中的形势,又研究了一下各大世家的经济动向,就说起了瓜分蛋糕的事情。
“这事儿虽然我跟老爷子他们提起过,但是能有多少放在他们的心上,就很难说了。”叶开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忧虑。
“老爷子他们对你还是非常重视的,应该不会当做耳旁风。”黎大表示道。
“希望如此。”叶开回答道。
不过晚上回家的时候,叶开就见到了二老爷子,倒是叶老爷子有外事活动,没能回来。
二老爷子见到叶开的时候,表现的非常高兴,特意开了一瓶陈酿汾酒。
说起来也是奇怪了,老叶家一大家子人,基本上在喝酒上面,都是以汾酒为尊,茅台倒是很少去喝。
“我个人以为,汾酒更适合北方的气候,尤其是在这个季节里面。”二老爷子喝了两杯之后,脸se显得有些发红,对叶开说道。
叶开说,“冬季喝点儿烈xing酒,其实也不错。”
如今已经进入了十一月的中旬,京城这边儿的气候多变,风沙大,但是温度也低,喝酒驱寒确实是不少人的最爱,当然了,驱寒其实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我好像听说,当年开国大典的国宴上,用的就是茅台酒?”叶开忽然想到了这件事情,不由得向二老爷子求证道。
关于这件事情,一向都是底下传言,说当年总理在重庆是说过,1935年红军长征到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tui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
又说1949年末黔省刚一解放,中央就来电,要求黔省省委、仁怀县委要正确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保护好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继续进行生产。
还说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大内,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为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在京城饭店举行,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总理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国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