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隐隐于市(1/1)
随着杜震宇低沉的嗓音在宽敞阁楼中飘荡,适才的喧嚣和争斗也渐渐安静下来。柳凤仙和上官燕不再掐架,随着两兄弟谈话的逐渐深入,甚至连一贯冷面耍酷的泠威也停下摆弄手中的黑鹰连弩,更不用提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废柴军校生”陈一飞了。
杜震宇的讲述格外艰难——毕竟灭门惨案发生在近半个世纪之前,毕竟对于曲折家世的了解也仅仅是建立在管家杜四只言片语的诉说上,何况当他约略记事的时候杜四却早已是含糊不清、两眼昏花。
从暗道钻出来之后,拉着秦铭宸的管家杜四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扭头匆忙瞟了一眼身后浓烟滚滚的秦家府邸,便一路仓皇向西奔去。老慈禧已挟持着光绪逃了,所以整个北京城也乱成了一锅粥。文武百官、皇亲贵族也是逃的逃散的散,跑得慢一点儿的也都成了八国联军的刀下之鬼。一时之间烧杀抢掠、奸淫横行,这座千年古城顷刻之间便成了人间地狱。战乱从北京——这座清王朝的王城爆发,然后如瘟疫般呈放射状向四周飞快蔓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自然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也不例外。
一时间难民如潮水般充塞旧中国的官道小路,他们拖家带口、仓皇喊叫着一路向西,这其中就夹杂着管家杜四和落魄少爷秦铭宸。已更新
两人最终在成都近旁的一处叫锦里的小镇安定下来。为了逃过清廷的海补文书(其实这倒是杜四过于谨小慎微了,那个时候清廷只顾着逃命,哪还顾得上抓人?),杜四将秦铭宸改名杜成,然后刻意避开人群寻一处偏僻院落隐居下来。
窝在这安然僻静的小院一晃便是十多年,这十多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对这形同父子的两人却并没有多大影响。其间先是那个慈禧老妖婆跳出来人模狗样地大搞“君主立宪“,接着是一个叫孙中山的领着一帮人发动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后来又有袁世凯称帝、冯国璋段祺瑞夺权,其间还夹杂着“张勋复辟”等跳梁小丑的下作龌龊。
反正这仗是越打越多,国家是越来越乱,老百姓却也是越来越穷了。大城市自然不必说了,就连杜四和秦铭宸居住的锦里小镇也不能幸免。像几千年来经历的历次大战乱一样,老百姓再次开始向更偏僻的地方逃亡。一时之间小镇上十家逃走了六七家,看着相处多年的邻里纷纷背井离乡。虽然是摇头慨叹但这次杜四却并没有再跑——唉!整个天下都是这样,又能逃到哪里呢?
逃难至此的杜四对秦铭宸的家世守口如瓶,这个忠贞义仆还牢牢遵从秦如海的遗嘱,没让秦铭宸进过一天学堂,更不用让他读书做大官光耀门庭了。杜四只希望这个苦命的孩子能无病无灾、平安地渡过一生。
而化名杜成的秦铭宸也果然没有辜负杜四的期望,随着岁月流逝残留在他脑海中的那一夜的凄惨景象,也渐渐变得模糊起来最后竟如风吹细沙般归于无形。像中国所有的爹娘一样,在秦铭宸年满十六的时候,杜四便张罗着给孩子娶了个名叫兰花的勤快善良的农家姑娘。再过上几年就可以抱着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了!就这样吧,生在这纷乱世道能这样已很不错了!
老爷!杜四没有辜负你的期望,铭儿已长大成人,您在九泉之下就安息吧。每一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夜晚,一想起慨然赴死的秦老爷杜四便老泪纵横——如果那一晚老爷和他们一起逃出来,怕也已经有七十了吧!
化名杜成的秦铭宸很快便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那便是现在的杜震宇。
按这样的事态发展,这偏安一隅的一家老小应该黄发垂髫、其乐融融的。但天算不如人算,就在杜四准备安享天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便毫无征兆地猛扑过来。
这一切都源自于一场军阀混战——
1913年7月,四川九支军阀部队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成立讨袁军,公推熊克武任总司令,称“九人团”,与北洋武备系胡景伊及滇军、黔军开展,8月兵败,残部并入四川护国军。
颇为不幸的是——战事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锦里小阵,秦铭宸碰上了抓丁拉夫,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便被抢按着披上军装,成为一名讨袁军大头兵。至于后来秦铭宸为什么会辗转流落到南京,并改名唐家山而且还有了第二个儿子——期间的周折杜震宇便不知道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