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麒麟首车的问题(1/2)
11月29号,麒麟汽车经营班子向董事会汇报样车测试总结,地点在新落成的麒麟大厦,也是联投大厦。因为联投总部占据了该楼的七八二层。汇报就在八楼的小会议室。这里有先进的投影装置。
施尔梅、张雄夫及麒麟一号的主设计人员从北京赶来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
因为语言问题,汇报是由副总裁卢续进行的。卡布诺和孟启新都出席了。卢续放了约120余张幻灯图片。结论是,由于样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正式的首车年底下线绝对是不可能的了。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时间再推一个季度都未必够。
在10月初,麒麟已经组装出二辆供测试的样车。开始对全车各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是在麒麟汽车总厂的专用试验场上进行的,麒麟做了严格的保密工作。
这个进度令麒麟高层与联投的老总们格外振奋。甚至有曙光就在前面的感觉。
荣飞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他的记忆里在担任北重的中层时,每件比较大的工作在进展顺利时一定会出乱子,反而是开始磕磕碰碰的项目反而能按计划完成。
两辆涂成白色的麒麟一号车荣飞亲自测试了。对于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他不懂,只能靠感觉。但对于内饰、中控台的认知却在包括卡布诺等专家级的大腕之上。毕竟他拥有一份超越时代的记忆。
首先是喷涂的质量令荣飞不满。感觉漆层发雾,亮度不足。问了技术人员,认为是车身钢材质量问题,导致附着力不够。
坐在驾驶位和其他位置仔细品味,空间是不错的,但中控台的感觉不好,当初的设计图荣飞是看过的,还根据他的记忆提出了几个需要修改的问题。甚至连材料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现在的样车却令他感到失望。按钮不好,做工粗糙,按上去软塌塌的,像是用橡胶做的。还用了自以为高档的桃木件,这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设计,貌似高档其实品质低劣和老土。
座椅不是电动的,他曾希望实际为电动的,自认这不难。手动的也就罢了,但摇柄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新车的缘故。
橡胶门封有刮手的收边。
车内有刺鼻的异味。
这些都需要改也必须改
造工与品质这些看得到的地方相对容易做好,人机工学等细节上的推敲还需要大力锤炼。荣飞想,人机工学的概念不知现在提出了没有。
接下来的两天荣飞一直泡在试车场上,继续为新车挑问题。
麒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卡布诺、施尔梅等高级管理者惊异地看着荣飞驾车在试车道上飞驰,车速至少被他提升至100迈了。毕竟是新车,安全性不敢说没有一点问题。赶到现场的隆月批评邹铁,让他拦下荣飞。
在记忆里自己曾有过飙车的经历,。但现实里似乎失去飙车的漏*点,无论是号称安全性第一的沃尔沃还是德国人骄傲的奔驰,他都开得四平八稳。
虽然不是专业的试车手,荣飞还是在驾驶中为麒麟一号找出不少问题:
方向没有路感,而且方向盘转弯时圈数太多,转向比例不够快速。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车辆的转向反应不够敏捷。
变速箱在三档换四档时有些涩的感觉。档位不流畅。
专家测试的结果也令人沮丧。刹车系统的问题更为严重,测试发现在连续刹车时偶尔会出现系统失灵状态,判定整个系统都需要重新设计。
底盘也是来自大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或者说本来在设计调校上就没有什么企图,只是造一部车给人轻松安心地开就是了。反应出总体质数与调校的平衡性上,与合资厂存在着差距。
既然麒麟的外形彰显了青春活力,那么对于底盘的调校应突出其运动性,而不是四平八稳。
中控台的塑料件是重庆一家军工厂的产品,连续二次送样不合格,麒麟技术部派出的工程师专门赴重庆,判定是模具问题,必须重开模具。现在的问题一是按钮,二是刺鼻的异味。异味应当是材料的选用不当。
在深入进去之后,越来越发现基础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车身的钢板问题。因为成本因素和董事会的要求,决定使用国产板,经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最后选定上海的产品,但实验发现涂漆的附着力不行。所以卡布诺在会上发言,强烈要求更换进口板。
卢续汇报完后,麒麟一号的主设计师,德国人魏泽曼做了发言。施尔梅和张雄夫却没有说话,麒麟总厂这边的领导和技术专家也不再补充,会议室的气氛略有些沉闷。
荣飞有些头痛。周延东副总理曾通过秘书打电话询问麒麟轿车下线的时间,看来要让副总理失望了。
联投董事会里主管麒麟项目的就是荣飞,所以大家都看着他,等他决策。
“没什么值得研究的。一个字,改一直改到满意为止。时间服从质量,这没啥说的。关于钢材的事,卢总,你和北钢联系的如何?”
北钢副总邱志高在当初联投进口铁矿石就与荣飞建立了联系,荣飞曾计划就近采购北钢的产品,但提供的型号北钢根本没有生产过,难度很大。
“研制新型号北钢坚持要我们出钱。”卢续去了三趟北钢了。但傲慢的北钢认为麒麟根本就是瞎闹,不会成功。邱志高对卢续干脆说,我们不可能单独为你们生产特种型号的薄板,除非你们掏这笔钱。你知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