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236节省长与联投(2/3)
平均数是最容易迷惑人的一种统计数字,比如银行存款,人均多少多少,实际情况呢?80的存款可能就在20的人群手中,你说这个平均数有多大的意义呢?联投的老总们薪酬高到惊人的地步,除了到手的工资外,还有更大部分是以股权奖励形式出现的。好在关于高管们的薪酬联投在报备资料写的非常详细。80年起征个税, 元是,但工资达到这个数字的非常少。齐明远调阅了个税缴纳情况,发现联投系缴纳个税的人数很是庞大,麒麟、陶氏的缴纳比例超过了40,傅家堡和枣林建材也在30以上。根据联投系职工缴纳个税的数字就大致推断出其一般职工的薪酬水平,结论是报备资料是真实的。
这个结论让齐明远对联投的观感大变。员工薪酬的高水平冲抵了高管们巨额薪酬给他带来的反感。齐明远不反对高管们高薪,但应当建立在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合理基础上。联投这方面比起省内的其他民企来做的还算不错。其次是联投系企业的纳税问题,没有逃税漏税的不良记录,甚至还有无数税务部门给予的先进称号。对于这种做法,齐明远感到好笑,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遵章纳税就得到先进?那岂不是反证存在大量的不纳税和少纳税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世界再不陌生,一些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深入骨髓的法律意识在国内还很新鲜。
不过主动缴纳个税在这个时候绝对是屈指可数的,犹如野生大熊猫一般罕见。联投的这个做法也让齐明远惊奇。
另一个让齐明远对联投发生好感的是联投在南郊区的一系列做法。高价征用偷脑助,大量的应由政府解决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总之,联投非常另类,另类到齐明远感觉到这个企业似乎不应该诞生在国内。
那段时间齐明远一直悄悄地研究着联投,研究着这个规模惊人的民企在多元化经营体制下各个企业的运行。齐明远惊奇的发现其旗下的企业有几个特点,第一是适合民企干的,或者说不受国家政策限制的企业规模已经很大,比如枣林建材和平岗饲料,在行业内已经赫赫有名了。销售规模据说都排在了业内的前三位。陶氏建筑没有在全国比较的数据,但在省内第一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效益好,除了新都和麒麟,其余企业的盈利状况相当不错,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上就可以看出来。第三是成功进入了一些国家管控的行业,比如汽车制造。这在国内比较罕见。第四是有国际化经营的趋势,联投控制和参股着一些注册在境外的公司,比如荣氏餐饮,澳洲矿业,明华贸易等,还和境外一些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联系,这在他知道的民企中非常少见。第五是联投系企业非常重视技术的积累,对研发的投入相当惊人。且不算技术性非常强的新都机械和麒麟汽车,只一个枣林建材近年来取得的专利就高达第六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91年上缴税收总额即达10300万元(不含个税部分)。如果麒麟量产,税收将再上一个台阶。而全省范围内再没有一家民企纳税超亿了,不仅现在没有,恐怕近几年也不会有。第七是联投已经开始了系统的慈善,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对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对北阳及北新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这个绝对在g省独此一家,国内不好说没有,估计也是凤毛麟角。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大型国企中好像也没有听说过。第八是联投的组织形式,纯粹管理股权的总部而将研发、财务、人事都置于下属企业和职工大规模持股属他仅见。优劣难明。
难怪程恪赵晓波等北阳市官员们如此袒护联投,恐怕不是因为联投已经引起国务院的注意,而是联投对他们的现实意义。对财政提供如此巨大贡献的企业当然要维护了。
这是个不可忽略的存在。在g省这盘棋内,联投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棋子。弃用是绝对不明智的,关键是如何将其纳入自己逐渐形成的经济发展思路中。
齐明远一直等待联投的露面。他希望与联投的决策层谈谈联投的发展和如何更深入地融入地方经济。从炎热的夏季到萧瑟秋风吹起,联投根本无视他这个省长的存在。和省内其他民企通过各种关系求见他的如过江之鲫的情况相比,联投的傲慢令齐明远深为不满。
93年北新市主要领导调整后齐明远去了北新进行了他对北新第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这是北新市主要领导变更后的特殊时期,齐明远的视察就更具意味。
王林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此人在京都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而且与联投的关系密切,其妻就是联投的总裁。对于王林的任命,齐明远是投了赞成票的。主要是因为他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在齐明远就任代省长后,因工作关系,和王林算是熟悉了。觉得王林这个市长对于北新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还是有自己的思路的。组织考核的结果也相当不错,而且人事问题的最终决定权在省委书记手里,按惯例在上常委会前李书记是向他通了气的。他这个二把手刚来,对李建斌书记对于北新市主要领导的调整意见也不好反对。冯国川年龄快到站了,主动提出了退出一线的申请,正常情况下市长升任市委书记也是合理的。倒是董维辰的任命在常委会上有争议,程恪明确反对董去北新担任市长。最终的结果还是通过了董维辰的任命。
不过程恪的态度证明了程恪、王林以及联投的荣飞隆月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