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章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上)(1/1)
一日,伊秋听闻,北平城内最大的布庄——瑞和祥布庄,正在招收浣纱女工。她便邀了轻颦一道,前往城里应招。
轻颦暗自揣测:“古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卫老伯对自己有恩,且眼下,自己已认他作了父亲。便更要下定决心,奉养父亲终老。”
她思量着:“既如此,便该先找个安身立命的事做。去那布庄里做活,不管能挣多少工钱,多少也可贴补一些家用。”
她这样想着,便与伊秋来至布庄。自此,两个女子便结伴在布庄里做起了活计。
转眼过了半年。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一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北平城里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灯火阑珊处,一老一少正在争执。
“王公公,你无需再多言!”说话的这位儒雅少年,便是当朝天子朱允炆。
那是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即皇位,年号建文。这位建文帝宅心仁厚。登基后,他便极力主张减轻赋税、宽大治民。
举措一出,甚得民心。然而,他听从了黄子澄、齐泰等人不合时宜的建议,决定“削藩”。
诸位藩王或被削爵、或被流放,一时间,藩王们人人自危。在藩王中间,最不服气者,当数朱允炆的四皇叔——燕王朱棣。
自那时起,他们叔侄反目、剑拔弩张。
相比温文尔雅的朱允炆而言,朱棣更加雄才大略、野心勃勃。面对朝廷的“削藩”,他岂甘自绝?
四年来,朱棣秣马厉兵、身先士卒。只为有朝一日能够直捣黄龙、取而代之。
时至今日,朱棣的大军已如破竹之势一路南下、披荆斩棘。朝廷的军队显然已招架不住了。
那些在平日里口若悬河、指手画脚的文臣们,此时也早已乱作了一团。
朱允炆性情温良,自然不似他的四皇叔燕王朱棣一般善于权谋。此次,他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在此紧要关头秘密微服出宫来到北平,亲入虎穴、以身涉险,不过是想同燕王斗一口气。
一路舟车劳顿,这位儒雅天子早已形容憔悴了。
“皇上。”王公公语重心长般恳求道:“此地人多眼杂,着实凶险。还是让老奴陪您回去吧。”
朱允炆有些不耐烦,声音却依旧柔和。他道:“北平是燕王的地盘,想必这里处处都有他的耳目。你若再如此纠缠不休,难保不会有人认出朕。”
他顿了顿,又咬牙气道:“这些年,燕王装疯卖傻,倒是跟朕玩了不少把戏。奈何他如何用计,无非是要谋反。朕此次前来,便是要好好问一问朕的好四叔,他是否已打定了主意,非要取走朕这颗项上人头不可?”
“皇上!”王公公诚惶诚恐,赶忙劝道:“皇上断断不可逞一时之气啊!”
见他不为所动,王公公又道:“如今燕王既已起兵造反,便是已然不再顾念与您的叔侄情份。圣上今日身处险境,又不让侍卫跟着,如若遇到不测,老奴即便拼尽全力,亦难以保全圣上啊!老奴恳求圣上,速回应天,以免落入反贼手中!”
朱允炆看着他,愤愤道:“朕去燕王府里等他,他若当真丝毫不顾念往日的叔侄情份,朕便给他送上门,让他来取走朕这颗脑袋,遂了他的心便是。”
王公公闻言,登时吓得面如土色,只得“咕咚”一声跪倒,老泪纵横。他恳求道:“皇上,您要为大明百姓着想,为江山社稷着想,千万要保重龙体啊!”
“朕心意已定,你无需再劝朕!”朱允炆打定主意,想极力甩开王公公,怎奈双腿被他抱得死死的,如何都无法挣脱。
正在二人纠缠之时,忽闻人群簇拥处,传来了一阵阵的哄笑声。那笑声震耳,二人不由都朝着喧闹处放眼望了过去。
只见,有人正脚踩着高跷,扮成了渔翁、媒婆的模样,扭着秧歌。喧天的锣鼓声,正引着滚滚人流朝着河畔涌去。
原来,人群围簇处,舞狮人正预备表演冰上舞狮。围观的百姓欢喜不已。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便把狮子当作了勇敢与力量的象征。人们认定,它能够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故而,每逢元宵佳节,舞狮便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