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第1113章 暂抵边海(1/2)
这一战虽然不是歼灭性的作战,但在战斗缴获上也还算略有收获。敌人的军器当然是此时的青年旅所看不上的了。可是在缴获的一万几千匹马匹中,大概有六千多匹能够轻易被驯服且没有受太大惊吓和伤害的马匹被选了出来。顾实汗也并不吝啬的对巴图尔提议,将这些马匹的多半归于青年旅。
出忽李少华预料的是,对于这个建议巴图尔并没有拒绝的打算。
队伍在给予敌军重创却又丧失了继续追击敌军良机的情况下,李少华终究还是没有提出过于冒险的计划。他听从顾实汗的建议率军向伊犁河边靠拢以保证更多人马的给养。
顾实汗与其他几部卫拉特人的本部也沿着伊利河逐渐集中起来。大军足足达到了四万人马之众。
李少华当然主张继续向西推进,就算不“直捣黄龙“也要占据进可能向西的地方,并在群山以西的旧疆边陲人口和水草较多的地方占稳脚跟。
李少华也并没有忘记:在队伍出发的时候,对于那时的他提出的“青年旅能不能独自继续西征“的提法。从刘洪涛到张海都是持否定看法的。而且帐也算的很清话也说的很明确了:青年旅面对不算太弱的对手,顶天的能力就是在正面交锋中靠火力、重手榴弹以及刺刀杀伤三倍于己兵力的对手。可以做到“一以胜十”或“以一抗二十”,但对抗十万人左右的敌战略集团就是青年旅的极限了。也就是说青年旅最多在面对一个西域大势力的时候能够联合卫拉特人占据上风。如果惹得旧疆一带的势力同更西面的波斯人或罗刹人联合起来,那就终究会给北路队伍带来不可预料的危险。不要说是北路方向上的青年旅,就上做为新军拳头部队的先锋旅也没有独自代替新军主力部队承担主要任务的责任。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越过旧疆的荒漠和群山进入异域的繁华地带,就要面临越来越多的攻坚战。张海和刘洪涛都不愿意看到少量的新军先锋在那些坚城之下消耗了过多的弹药以及面临不必要的风险。毕竟这几支在主力大军抵达之前首先入旧疆的队伍,主要任务是确保大军西进的落脚点和对旧疆的控制而已。
想到这些,李少华也就克制了自己的冲动,带领队伍向着预定的方向行军。他不忘记让通信兵告诉巴图尔和顾实汗等人:因为双方暂时还不能做到亲密无间的绝对信任,双方的部队最好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过远。这样在临敌交锋的时候更为方便一些。这也是同哈萨克人决战的过程成青年旅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高大的群山渐渐远去了,而居民点和平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李少华和官兵们曾经在辽东和东蒙古旧地训练过骑术。这高山峡谷以西的异域草原明显要比蒙古东部最为繁华,也给了经历过不少干旱贫瘠之地的青年旅官兵们一种心旷神宜的感觉。
在伊犁河下游一带,有个别哈萨克人的小阵,不过处理这些敌区居民点的事情,大多交给兵力更为充足的卫拉特诸部去做了。
并没有前行太远的时间,前方负责远距离侦察的游骑传来了由侦骑直接带回来的消息:前方竟然发现了“大海“
不过青年旅的参谋长乃至李少华等人当然清楚:队伍根本不肯可能只前进这么点儿距离就遇到“大海“,按照旅部的”战略地图“,西域有三海:队伍内对其称呼是:边海、西海、西洋。相距莫不下二三千里。
在伊犁河下游遇到的这个“大海”,实际上就只可能是“边海”了。
抵达“边海”之后,青年旅就选择了一处适合大军驻扎的地方迅速开始构建营地。而顾实汗所部则诚意满满的按照要求将从哈萨克诸部地盘里缴获过来的不少粮食送了过来。
这也是队伍在出发的时候将驻军的据点选在这里的原因:在边海南部,十分靠近哈萨克王国的农耕地带,这也是能够为后续大军的云集和出发筹集足够给养的地方。
在把大营修建的足够牢固的情况下,李少华也没有忘记在拥有了充足的河湖水源地之后让青年旅们轮流分批洗澡。
为了让官兵们有事可做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队伍里这两年以来有关制作军器方面“手艺好”的人还专门的成立了“临时军械营”,主要是制作各种旧炮和抛射的炸雷。这也是缺乏像样大型冶炼器材的情况下能够制造的对新军主力部队稍有用的一些火器了。
驻军在伊犁河下由边海附近一带不过数日的时间,青年旅就通过后方的传信信使了解到了有关天山以南战事的一些基本情况。送信的信史甚至还带来了比较详细的战斗详报。
了解到先锋旅入旧疆以来的不少作战后,陈少华稍稍有些自满的心却如同被泼了冷水:同火力精悍的新军最精锐部队相比,青年旅在武器装备上受到的局限确实是有些大了。
不过他相信青年旅的官兵们,也相信新朝圣主张海与刘洪涛等人在队伍出征前的许诺,在作战中没有明显犯大错并达到预定任务的官兵们也一定能够在早则秋季,迟则入冬的时候同后续赶来的大部队回合,并使整个队伍彻底的更新火力。
卫拉特诸部此时在反攻中也逐渐完成了对边海以东草原与居民点的控制与占据,不少本族的民众带着牛羊也逐渐的迁徙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朝与卫拉特联军对这旧疆边海一带的控制才算真正稳固下来。
在入旧疆以来的作战中,青年旅也深感队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