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被出阁(4/6)
字写来八卦能,小字写来藕丝裹。若认阿娣是好人,任凭咋说弗要紧。桃红八字上高楼,时辰八字摸老根。红糖泡茶半碗甜,白糖泡茶半碗鲜。老芦根熬汤治咳嗽,薄荷做梦也涤身心。小溜子一撑你肯吃苦,日出三竿能赚三斗金。黑枣头泡茶泡深长,枣芽泡茶清芬芬。大麦粒子煮得满口香,无缘不成一家人。说得好,话得恩,生吃硬做配成亲。姑娘出嫁,不仅姑娘哭,姑娘的母亲亦哭,告诫女儿如何做媳妇,称“千诫训”。有的新娘隔夜开哭,称“谢嫁妆”,感谢爹娘办嫁妆的辛苦。由父、兄弟扶上轿,称“抢上轿”。哥哥挽住花轿叮嘱妹妹,称“挽轿”。启轿后,哥哥喊停轿,再次对妹妹嘱咐“问轿”,一般要达三次之多。父母送出门口,嫂嫂和亲戚送出场角,哥哥送出“青龙头”。男家派人在半路候轿,见轿鸣炮,以示迎接;女家鸣炮还礼,以酬欢送。
妇女地位低贱,民间闾阎蓬荜女子更是难酬老尿盆似的腻歪世俗圈子瞧得起,哪怕是最起码的真正良心敬重,更谵论何风光了。而乘着千家万户喜乐认可的出嫁典礼,众望所归地辉煌一会儿,也非有意张扬。姥姥一袭似火的红衣凤冠霞帔显得雍容华贵高洁大方。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凤冠霞帔极其格致考究。凤冠霞帔作为夫(子)荣妻(母)贵的象征,是古代大多数妇女一生的最高追求。《红楼梦》里写李纨的判词:“诗后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唐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明清朝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从皇后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着,按地位等级高低在颜色、花纹、装饰和用料上有所不同,庶人女子在结婚时也可穿着。这一传统的习俗在黄河长江下游地区广泛地流行。家境殷实的姑娘在出嫁时打扮得那般出众,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其中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这里不作赘述。
梅玉莲头插粉红小花,黛眉绣柳叶,衬得细润如温玉的肌肤愈加白皙有光泽,如墨的青丝高高绾起,目若秋水,丹唇齿白外朗,粉得噜嘟透红的脸蛋儿,合身的大红抿襟绸子夹袄,下穿短开气淡紫润红旗袍,足下穿双鸳鸯戏水绣花鞋,想不到一向清静淡雅的她盛装之下竟是如此的风华绝代!她合着嘤嘤啜泣,于心底轻轻翻析着自己在梅家所经历过的一幕幕逸畅蕴爱情节,细数双亲抚养功劳,姥姥满脸承恩,容颜潮红涨潮,姿仪华隆,逸韵激扬,倾国倾城胜莫愁,沉鱼落雁,孝妇河水倒流……
还把梅玉莲当成小孩的太姥姥太姥爷左右不离地像叮嘱娃娃打酱油一样,再三爱不释手地教调几句后,“掌上明珠”般的姥姥才在梅府老少、故园众乡亲们殷殷瞩目默默祝福下上了花轿,一步步被命中带来的运气抬举着走向了未卜的玄秘章节。这时并有来人中“偷”一双筷子和杯子,接亲队伍拎着娘家回赠的半折离娘肉等物走出娘家门。迎亲婆瞅准时机走上前去,大声念叨着:“今日长大成人,夫妻百年和好,子孙旺盛,褔禄绵长,百无禁忌。”一声“起——轿!”新郎骑马在前,迎亲队伍热热闹闹鱼贯而行,尽管那匹马平常一直好好的却不知为何这会儿走起路来竟然有点跩拉开了后腿,喜轿和新娘家送亲女眷一路随行至码头上船。
众姐妹簇拥着花轿送新娘上道,离开梅家没走多远,轿子又停下了,姐妹们给新娘奉上清茶一杯,进行最后话别,民间“要眼”俗称“谢轿”。姥姥坐在花轿里,从上轿到赶路,有泪无泪必须尽情担当,权且抹和,有道是漫漫迎娶出嫁坦途,耿耿善男信女拳拳赤子丽媛情愫何其虔诚笃实!任凭风雨颠簸都要轻轻猫语萤声地哼唧着繁礼缛节的“哭嫁”,是要用泪水去旧晦迎新候,而那讲究头却是——“倘若不哭,那就不吉利了呢!”当然了,一旦想起人生坎坷磨难、父母抚养的不易,言行荡荡,良心昭昭,直催得泪如豪淫甘霖感情的滂沱淋漓了得的篇章也是有的,只不过里程远了,再浓重的雨云怕也会瘦消下去了的,所以,哭哭停停情应允,无可厚非的。姥姥也就尊了民俗讲究一路或干或湿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大大小小,例行公事断断续续地哭将下来,直身体力行坚持到梅家湾码头,等花轿被抬上了彩舫,安置停当喽,才在送行人群的挥手中不哭了,一番殷殷切切,谦谦觥觥,恭恭诚诚,真够累的了,可没有法子,所谓“听人劝吃饱饭”,亦步亦趋,五气通泰,八面威风,顺理成章,讨喜求吉利的荆黎俚俗、老婆婆音语还得矜持恪守、投入实践才是的。
从梅府出来,几里乡间羊肠坎坷阡陌路不知不觉就在颠达中过去了。梅玉莲不由得在心里直埋怨那些刚出门不久就按耐不住地晃得自己快要眩晕抬轿的愣家伙。而花轿被遮得严严实实,不透一丝儿风,捂闷的感觉从姥姥的额头、脖颈、背脊,还有心口等地方不住地往外冒。她想掀起那大红盖头来透透气,但当她的手抓住一角,揭开一点时,又迟疑地停住了。一路上迎亲队伍遇到湾汊、井、桥、庙都撒了粉红纸片,拉毯子的都挥动红毡遮挡,以避邪祟冲犯。
要跨上“溪犁”花轿船起程返航时,为了附会着讨吉利地争夺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