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边关之急(八)(2/2)
“哎呦……徐大人!都这时候了,你还跟杂家来玩笑,赶紧走吧!出大事了,皇上让我通知你赶紧进宫去商量大事呢!”王振十分焦急的开口道。
“什么大事?”见王振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徐秋澗心里微微一提。
“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行了,你先跟杂家走,杂家边走边告诉你!”王振着急道。
徐秋澗一点头,不再言语,随即匆匆穿了衣服,跟王振去了皇宫!路上,王振告诉了他一个十分震惊的消息;鞑靼十万大军翻过沙岭,穿过黑谷,攻破八达岭,兵临居庸关了。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居庸关对于北京城的重要性,连他这个来自和平年代的先进分子,都十分清楚!居庸关距离北京不足三百里,可谓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门户,一旦攻破,敌人将长驱直入,向京城杀来!
更何况京城目前已然空虚,哪还有还手之力,若敌军兵临京城,将成狼入羊群之势,大明危矣!
徐秋澗已经没有过多心思去思考鞑靼这十万大军哪里来的?又为何来得这么快?不由得加快了步伐,火速前往了皇宫,他虽然着急,但相信明宣宗和张太后比他更急!
来到皇宫,王振直接将他带到了朝堂,这件事实在太大,明宣宗不得不郑重对待,所以都约在了朝堂上。
此时的明宣宗和张太后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根本就坐不住,紧锁眉头的在群臣中间不断徘徊,显然这些大臣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帮他们分忧,一个个唉声叹气的不停摇头。
很快明宣宗便看到急匆匆赶来的徐秋澗,赶忙大步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徐秋澗的手,“徐爱卿……你说过你能保我大明五年,这次大明的存亡全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明宣宗近乎哀求了。
“皇上放心……微臣定当殚精竭虑,帮皇上度过此次危机,确保我大明无忧!”徐秋澗下意识跪在了地上。猜到明宣宗之前对他和于谦等人的良苦用心后,徐秋澗不由得更加佩服这位明君了!
“好……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王振路上都跟你说了我们现在的处境了吧!”明宣宗怔怔的点了点头,将徐秋澗扶了起来,随即看了王振一眼。
徐秋澗重重的点了点头,王振在路上确实跟他讲了一些细节,据说居庸关现有守军一万,昨夜鞑靼十万大军强行闯关,好在居庸关守将常旬沉稳慎重,指挥得当,加上居庸关长城坚固异常,算是暂时阻止了鞑靼军队的攻伐。
“朕甚是不解,这鞑靼的十万大军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如此兵贵神速,而且直捣居庸关,才被我们知道!如此攻伐手段确实太可怕了。”明宣宗一阵喃喃,心里后怕不已。
“难道是他们攻下开平城后,就立刻长驱直入,直扑京城而来了?”有大臣开口道。
“不对!”徐秋澗摇了摇头,接着道:“开平距京城尚有些路程,加上两地之间地形复杂,他们既能悄无声息兵临居庸关,必然是绕开了其他关口和主道,沿途翻山越岭,如此进军速度肯定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赶到居庸关的。因此这十万鞑靼大军肯定不是攻破开平城的那十万军。”
“徐大人说的不错,昨日哀家还收到张老将军在宣府派人送回来的信件,说开平城的十万大军已经向兴和进发了,他也正整顿十万京军和宣府的五万守军前去迎敌呢!”张太后也走了过来点头道。
“如此说来,难道他们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杨荣最先反应过来。
徐秋澗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明宣宗道:“皇上还记得,那晚你晕倒前收到的那份军报,若微臣记得没错,皇上当晚看完信件,声称鞑靼举倾国之兵二十万,兵发开平,可为何只是十万攻城呢?”
经徐秋澗一提醒,明宣宗微微一愣,“难道爱卿你是说……”
“没错,鞑靼确实是出动了二十万兵力,但却是兵分两路,两路各十万,一路攻取开平城,以引我军主力前去增援,而另一路则悄然直扑我京城而来!”徐秋澗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