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崔朗之死(1/2)
大齐与西蜀作战,有一件事一直让李义桢担心,就是身处江淮之地的崔朗会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崔朗一直没有动作,就好像这场战争与他无关一样,这本来是崔朗的一个重大的机会,但是崔朗好像根本没有北上的心思,也没有趁这个机会从李义桢这里捞一个什么好处。这一点让李义桢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此时崔朗的三十万大军没有一点北上的意思,就看着西蜀与中原的战争。
其实这不是崔朗不想北上,而是崔朗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崔郎此时已经病的很重了,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作为天下诸侯之中最为强大的诸侯,他知道自己这个吴王是要当到头了,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他有一个遗憾,就是现在他还只是吴王,不是吴国的皇帝,没有皇帝的名分,只能对别人称臣是他的遗憾,就算李义桢给他赞拜不名,李义桢给他的也不是诏书而是书信,开头是皇帝敬问吴王,表现出对他的尊重,但是李义桢这个小辈是皇帝,而他崔朗是吴王。
称帝是崔朗最大的梦想,但是崔朗最后还是没有走出这一步,因为崔朗不想成为天下之人侧目的人。郑达当了皇帝,因为他是大雍的宗室,他是打着延续大雍血脉,光复大雍天下的旗号,但是崔朗没有这个政治条件,而且崔朗的敌人有很多,而郑达暂时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占据中原的王朝,无论这个王朝是姓李的,还是姓其他都无所谓,只要不是姓郑,不是大雍的皇室,就是西蜀大雍的敌人。
在西蜀周边政权之中,现在大诏由于几次战败已经是强弩之末,而且已经开始内乱,张建锋和卫石与西蜀的政权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之上的,因而西蜀可以集中力量北伐,但是崔朗必须要分散兵力对付刘信臣,对付明宏昌,也要对付吕岩和张建锋可能的入侵,他虽然由三十多万大军,也掌握着天下富庶的江淮之地,但是他要对付的人和应对的事情也多,甚至比李义桢还多,李义桢有几个要对付的,大燕,西蜀和他,而他要对付的是中原,张建锋,吕岩,刘信臣,当然还有宿敌明宏昌。
这么多的事情要处理自然消耗崔朗的精力,而崔朗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一天不如一天,终于被这么多的事情给压垮了,他的吴王之位即将要传给下一代了。但是传给谁呢,崔朗面临着与李晃一样的问题。崔朗所有的儿子在崔朗看来没有一个成器的,要么只是安于享乐,要么就是唯唯诺诺,没有一个可以托付大事,可以保境开疆。但是不给儿子又能给谁呢,他可没有邓师道的气度,可以将地盘给张子振。
想来想去,崔朗最后还是按照长幼顺序,让自己的儿子崔浔即位,但是他就必须给他准备好一个强有力的班底,好让这个看起来比较急躁的毛头小子可以保住他的基业。其实崔朗最想把自己这个儿子托付给他最好的兄弟廖本,但是廖本和刘雅却走在他的前面,廖本和刘雅接连的死亡也加剧了崔朗的病情,因此崔朗必须另外选择别人来辅佐他这个儿子,崔朗在手下文武之中挑过来挑过去,最后选了两个人。
最后崔朗把崔浔托付给了自己的两个手下,也是在廖本之后崔朗觉得最为可靠的人,正好也是一文一武。文的是陶威,武的是谭彦恭。这两个人一文一武,也是崔朗手下的有本事的人。崔朗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在崔朗的集团内资历比较老,又有功劳。因而崔朗决定让这两个人辅佐自己的儿子保境开疆。崔朗让陶威作行军司马,让谭彦恭担任衙内马步都指挥使的职务。
说起陶威这个人,在崔朗的集团内是少数几个没有上过战场的,一直在后方工作,担任过地方的县令,刺史,也担任过掌书记的职务,负责处理政务。而且在崔朗拿下淮南之前就已经跟随了崔朗,这些年来也算是尽心尽力。因此崔朗选择他帮自己的儿子处理政务,凭借陶威这么多年处理政务的表现,崔朗认为他是可以胜任的。对于这个这么多年在他手下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崔朗也是信任的。
而谭彦恭是崔朗手下一员虎将,一直跟随崔朗左右,打起仗来是勇猛无敌,经常作为先锋出战,在崔朗身边从一个小兵做起,凭借他的武勇崔朗让他做自己的亲兵队长,保卫自己。值此时刻,崔朗让他做衙内马步都指挥使的职务就是希望谭彦恭用他的武勇可以帮崔浔保住他的位置,保住崔朗留给他的江山。而谭彦恭作为崔朗的亲兵队长,对于崔朗的忠诚度,崔朗是有把握的。
作完这一切安排之后,崔朗让陶威与谭彦恭去润州招崔浔来扬州。崔浔来到扬州到了王宫去见自己的父王崔朗,崔朗看见儿子来了,屏退众人,就留下崔浔,陶威以及谭彦恭三人,崔朗让儿子到自己的病榻之前对他说:“我快不行了,这吴王就由你来做,你要记住先保成业,再图发展。若天下无事,不可妄动刀兵。若天下有事,有机可图,也要谨慎小心,出兵也要量力而行,先取东南,再依次夺取闽中,荆湘,岭南,蜀地。后夺取中原,最后驱逐靺鞨,复我中原故土。儿当谨记。”
说完这番话,崔朗指了指崔浔身后的陶威与谭彦恭,对崔浔说内事多与陶威商议,外事多于谭彦恭商议。随后又让陶威与谭彦恭共同把崔浔扶了起来,而崔朗也在完成这一切之后,送了一口气便也陷入昏迷,当晚就去世。而陶威与谭彦恭扶持崔浔登上了吴王之位,并且派人出使中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