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五章、母亲去世7(1/3)
(关于作家马关去k省某劳改农场采访期间,顺便去看望了肖子鑫厅长过去一起工作过的前同事、领导和后来的下属潘鹏程的故事,本来已经顺手写下了许多,但写着写着,大话猛地意识到,现在是写肖子鑫厅长老母亲去世的事情,是在他老家乡下众多领导、同事和下属前来参加丧事的现场啊?此时插入有关马关去看望潘鹏程原工委书记途中遭遇意想不到之艳事,是否与整个此时此刻的大背景悲伤气氛有些不符啊?
于是,昨晚考虑了一下之后,马上删除了这一段决定后面合适的时候再写出来。然而,今天继续写的时候,又觉得此时插入这一段,好像也没有什么太突然的地方。毕竟,现在是肖子鑫厅记等人一起返回娘娘寨的乡村土路上的一些回忆与思考。并非是在老母亲的去世的现场,而且上面已经写到了马关这个人物,所以继续写出来他的那些艳事,也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不适合吧?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
嗯,这样一想,大话就自己安慰自己,那就继续吧,应该继续。
不多说。
看最新章节[
继续讲故事)话说作家马关去采访的那个劳改农场,是始建于五十年代的全省最大的劳改农场,距离省城也有七八百里,远在一片过去的荒原之中,有“八百里瀚海”之称。过去马关只是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却一直没有去过,那次去下了火车,一看是一个四等小站,它的背后只是一个小镇,很落后的那种乡镇。
到了这里,其实距离他要去的那个劳改农场总部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还要换乘当地的小火车再向荒原腹地奔赴二百多里,然后到了劳改农场总场部。那里早已自成一体,成为了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座小型现代化城市。
高楼大厦林立的总场下面又分为十个分场,呈现出放射状向四外扩张,每一个分场都好像是它的十指之一,总场并关押一个犯人,要想看望他们,前来的人还要分别搭乘不同地区的小毛驴车当地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民间专门为赚钱而为那些千里迢迢来自各地的探亲男女准备的。
根据各自要去的不同分场,而搭乘不同方向的小行毛驴车,然后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
所以,不去不知道,一去之后,才明白,这他马的天朝果然不出所料,太大了,太大了!
仅仅是k省下面的一个劳改农场,就有如此之大的面积和方圆,到哪一个分场也得坐上小驴车跑半天才能颠簸到地方。更何况之前还要乘坐的火车和小火车那些路程呢?
有意思的是,下了大火车,去农场总部的路程是需要乘坐一种很少见的小火车上,很小的火车,铁轨也只有一米多宽,鸣笛奶声奶气的,一个叫做二十八顿的小火车头后面拉着四五节小车厢。在小火车上,马关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外地女人,大约二十一二岁的模样。
当时,她领了一个小女孩,好像六七岁,路途遥远,又聊,两个人也不知不觉就对上了话。原先马关以为她是当地的,通过交谈才知道,她也是来看望犯人的。
“啊,原来你也是来看人的啊?”马关笑口常开。
“嗯。”女人漂亮,真心漂亮,只是表情拘谨,有点儿不好意思,小女孩在她的身边吃苹果,东张西望。
“你去看谁啊?”马关询问。
“……”女人没回应,过了一会儿,才小声说:“我……老公。”
“你从哪里来?”
“四平。”
“那你呢?你也是去看犯人的吧?看谁呀?”女人反问,一双眼睛非常有神采,忽闪忽闪,给作家马关一种这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之感受非常强烈。
“呃,”马关迟疑一下,说,“我是来采访的,顺便也看望一个人,以前在我们家乡那边是个市里的领导。”
“噢……”女人噢了一声,很吃惊,同样是来看望犯人,可档次好像不太一样,从此以后她不再说话,只向车外看。马关就也顺着她的目光往远处张望。这的确是一片荒原,即使是经过了几十年来的建设,如今仍然可以看到经过之处到处是大片大片未开垦的盐碱地,大片大片的芦苇……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基本结束了,大家出外偶尔在某个地方或特殊环境下相遇了,萍水相逢,只要出门在外每天几乎都会遇到的情况。很常见,顺便打个招呼,说几句话,然后便分开,大多数人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到了。可是又有一些人,却又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故事。
马关就属于这种人。[
不要忘了,马关如今虽然是个经常采访公检法机关的人,出入k省公安厅和下属的地市县公安局如履平地,但他却是一个没有任何“有效证件”的“自由撰稿人”。这凭什么?谁也说不清,只有马关自己心里最明白。
其实,前面某个章节说过,马关并不是一个没有工作的社会混子,而是之前曾经在某县政府当过秘书、科创作,早已小有成就,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也小有名气。不说别的,只说他当科作品就有许多,稿费收入早已突破三万元。而当时他的工资每个月不过230多元而已。每年的稿费收入远远超过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两个人的全年收入。(当然,这里说的仅仅是领导的工资,其他**收入不算……)能混入政府机关,能混上一个科长职位,本身就已经相当不易,也是许许多多人一辈子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