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暗渡陈仓(下)(1/2)
伫立矮墙上的蜀汉将领李含略带讶异的看着魏军缓缓退去,自己故意不理对方是想激怒这魏将来攻,可魏将不受自己的激将之法,反而退兵,此等韬略倒是比之前那个石崇强上几分。魏人就算有如此智将又如何呢?
为了这次行动,蜀汉足足筹划了两年有余。谯郡虽然处于原的腹心地带,却是徐州,兖州,扬州三方交汇的心点。魏国强兵外,国内日益空虚,国力得不到补充,反而是生产力不断下降,这般情况内司马氏朝堂上压制曹氏一家独大,国事上是强行用兵孤注一掷,如此形势国内动荡已然不可避免。钟会作乱虽是因其个人野心,可若魏国形势一片大好,钟会也未必有胆量带着一群异族硬抗魏国大军,揭竿而起!]
说到底,钟会必然是看到了魏国内部形势不断恶化,方才觉得有机可趁。那个时候蜀汉皇帝刘禅便悄悄计划魏国境内搞出些事端,而呼雷阙便是担任此等要务的佳机构。此过程,司马昭因钟会之乱对于各地的守将都是产生了怀疑,哪怕一丁丁的小事情都会被无端放大。司马氏能长期压制曹氏一族依靠的乃是世家的力量,以及两代积累的人脉,凝聚成为现今的司马氏集团。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人支持司马氏才有了司马一族的兴旺,若是心怀贰心,司马氏又当如何呢?
其实大家的利益都捆绑一起,司马昭对于群臣的敏感和怀疑毫无端由,只是疑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了疑心便难客观审视一个人,一件事,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表情。司马昭疑心越来越重,群臣的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今天还是一方镇守,明日就被调回许昌,明升暗降,高爵削权,都是屡见不鲜之事。魏国之所以强盛,乃是因为其人才济济,层出不穷。到了如今战祸连年本就损失了大批的可造之材,司马昭的不断换官吏,是让魏国官吏的整体实力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以往用人是量才而行,如今用人是安心便好。什么人才能让自己不会怀疑?没有疑虑?当然是自己的亲人,族人值得信任了。值得信任的人不见得就是合适的人选,合适的人选也未必就有足够的才能担任要务。这一切,都让魏廷之内充满了不安的气氛,彼此猜忌不说,有一些宵小之辈利用司马昭之疑心构陷大臣,挑拨关系,从牟取个人利益扶摇直上。
奸佞当道,宵小逞能,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司马昭看眼里,却是任由此等跳梁小丑为所欲为。朝堂如此,各地姓加的苦不堪言。本来魏国就是国库空虚,可战事没有结束,前方不断的增兵,河北几近荒凉,原姓不分老幼下地耕作也是难以填补每年军需的缺口。加之各地守官少有能吏,多为平庸贪贿之辈,可谓是民不聊生。此等状况下蜀汉呼雷阙暗向谯郡增派人手,用姓之身份伪装,谯郡等地扎根,平时便是做个顺民受魏国管理剥削,等待倒戈一击的一天。
唐咨不是一个老实人,这个时代容易死的就是老死人,唐咨历经数次叛乱做过魏臣,做过吴臣,就是不死,自然有其独到之处。魏国不受重用是意料之,可生活之窘迫却是未曾料到之事。其实凭借唐咨的官饷和俸禄每年生活倒是无忧,可那不过是普通人生活而已。人家都是亲朋好友家族经营,唐咨光杆一个不招人见待,没人来杀自己就阿弥陀佛,谁会和这样的有所接触呢?国内形势不好,唐咨那俸禄折了又折,又不准时,没钱没势,受白眼欺辱。锦衣玉食,一呼应的日子过惯了,唐咨可受不住这种姓生活。因此,暗勾结一些不法之徒,聚众做些没有本钱的买卖不过是水到渠成。虽说是恶性难改,可也带那么几分逼上梁山的意思。这样的人选,正是蜀汉要寻找的目标。
蜀汉也曾遭遇过异族之乱,可賨人巴蜀之地扎根已久,始终都是站蜀人一边。而李特是賨人之的佼佼者,不仅武艺超群,胆魄和智略也属上乘。魏国腹地内开辟一处蜀汉领土,可不只是为了吸引魏国的兵力,大乱其部署,而是要利用原姓穷苦潦倒的形势,掀起一轮飓风,给予风雨飘摇的司马氏集团一记重创!这任务是死一生,但是李特愿意去做。这是英雄,或是无知,没有人知晓,刘禅嘉奖至于只能是竭所能的给予援助。
这坞堡内有蜀兵七,其三名诸葛连弩手,另外有唐咨聚集的群匪五余人,战斗力比起蜀兵自然是落后几条街。谣言一出,如此形势下魏人必然派兵来捉拿唐咨,而李含就负责带领蜀兵和群匪牵制魏兵,引诱来攻,伺机歼灭。同时唐咨和李特早已带着蜀兵混入了谯郡,只待魏人大兵出城,便杀上府衙联合谯郡内扎根年余的呼雷阙卫士们一同击杀魏国谯郡太守高诞,占领谯郡!
谯郡是附近几个大郡兵力为雄厚的城池,这里被攻破,四周的城郡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前来平乱。因为兵谯郡训练,所以谯郡的钱粮物资比寻常城池要丰富的多,同时姓也是苦的多。那些无甚世事的州郡每日里姓的徭役和税收都是照常,可谯郡要养活这么多的兵还有战马,姓的负担有多重不言而喻。饶是高诞是一名干吏,也只能束手无策。
姓知道高诞是一名肯做实事的好官,但无论你如何做,我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虽然口说好,但心却未必爱戴。生存都成了问题,大家乎的只有吃饱穿暖活下去,余下的管不了那么多了。
民心如此,民心可用。
魏将李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