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就这么死了,我真是很不甘心啊!(1/2)
其实,当宋可维的双脚离开18层楼高的天台时,他就已经后悔了。正如他的心理医生规劝他时所说的一样。“大部分选择自杀的人都是一时冲动,除非是严重的心理问题,自杀未遂者基本没有勇气第二次走上轻生道路。尤其是选择跳楼的人,他们在坠落途中时,其实已经头脑清醒了。他们会爆发出强烈的求生意愿,可是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而言,已经晚了。他们带着极度的不甘坠向地面,死时脸上往往带着狰狞的表情。”
不强不弱、不冷也不热的秋日照在宋可维的身上,“嗖嗖”的冷风割得他的脸生痛生痛的,它们犹如乌鸦的鸣叫不停地在耳中回响。说实话,宋可维他已经蒙了。“我不是应该慌乱才对吗?去!为什么我清醒地连风声都听得清清楚楚,好刺耳啊。我不是应该头脑一片空白吗?可是,神啊!求你让我停下来吧····”。
重力让宋可维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可是他的思绪好像突破了光速一样,一生的记忆在他的心中汇成了一股激流,拼了命似的向前直冲。一幕又一幕的画面如飞而过,每一个笑容,每一滴眼泪;每一次挫折,每一回成功;都是那样的生动鲜活,在这短短的数秒的时间里。
“就这么死了,我真是很不甘心啊!”
总结宋可维的这可以说是“短暂”的30年的人生,用“作”来形容是极恰当的,“作死”的一生啊!宋可维是钱塘市陵水县人,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贫穷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本来他也会和其他出身农民的子弟一样,努力地读书努力上大学努力打工努力养家,也会一步又一步地按部就班的走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数理化成绩远好过文史哲的宋可维在高中竟毅然选择了文科,明明是块“理工男”的胚子为什么偏偏选择去受“浪漫主义”的捶打····。
宋可维可不是傻子,4年快乐的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经历,可是宋可维他自己高中3年精心规划的结果。对宋可维来说,一眼望去比比皆是的川外美女学姐学妹们就已经值了,值得他这3年拼命得“啃”历史哲学教科书的高中生涯。一个骨子里都是理工基因的人怎么可能不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设计呢,反正宋可维对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满意的,人各有志各取所需吗。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现在,我回想起来,在川外英语系这4年中最最难忘的是那两段感情经历啊,虽然最后都没有结果。说起来我还真不是个有担当的好男人,上了那么多次三垒,那些女生中连一个稍微有点记忆的都没有啊,最深刻的竟然是她们两个,难道没有得到的才是念念不忘的。连勇敢倒追的舒妍在最后的时刻都还不如她们重要吗?”
宋可维这4年的大学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窝在了川外的图书馆。相比于身边的普通外语系的同学们,宋可维不像是英语系的,反而是像某个系的理工科学生在拼命补习学术英语。回想起来宋可维发现自己在川外就是个非典型奇葩,每天来回往返于寝室和图书馆、教室和图书馆、食堂和图书馆、图书馆和图书馆····,宋可维把自己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阅读研究国外的英文期刊杂志上了,尤其是大一、大二这两年。宋可维他的英语水平说是大学老师教的,还不如说是海量外文理工科的学术资料堆出来的,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远超一般的英语系学生。直到他的爱情故事从图书馆开始,宋可维的业余生活才变得丰富起来。说起来那两位自己念念不忘的女生不正是在图书馆认识的,王嫱,一位学霸级的德语系女生,她的学习能力让自认还不错的宋可维都有点自愧不如啊。另一位应该可以算是川外日语系里系花级的女神,叫焦安婼。她从骨子里所透露出来的古典美很好地证明了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焦她出生在一个亲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最后宋可维没能和她在一起,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她父母不太认同宋可维的出身。作为一个极度自负的人,宋可维是绝对不能忍受这一点的。
我和妻子舒妍的第一次约会好像就是在图书馆的咖啡吧,具体是哪个图书馆还真的记不清了,反正绝对、绝对不是川外的图书馆!舒妍好像是从外校考进来的研究生,她的大学是哪读的,hb还是hn来着?舒妍不是22舍的,是4舍,还是10舍的,宋可维努力回忆着,真的、真的不想忘记啊,在他的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这三个人的身影,一刻也不停歇····。
“年轻的自己,要不是哪样的在乎该多好啊?能在焦的父母面前多忍耐一下,安婼就不会那么伤心了吧?要是老家不拆迁补偿,我也许就余生一直留在蜀地了吧?我最对不起的舒妍就不会放弃研究生二年级的学业一直追到zj了啊!为什么要回老家,为什么要固执地不听父亲、母亲、妻子的劝告?为什么要选择只身南下特区在华强北创业?”
宋可维他越留恋不舍就越悔恨以前所做错的每一点、每一滴,主席说的还真不假,图样图森破(too*young,too*pie)啊,我要是再成熟点也不会到非跳楼不可的地步啊。
“悔不该当初听发小的怂恿入了华强北的山寨这一行啊,蠢货,大老哇。蠢货!蠢货!蠢货!我太自信了,扩张太快?我太理想主义,太较真了,材料试验过的去,不好吗?为什么要把资金拆借他,宋宏钧和我的关系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