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易外传(九)之七夕东沙传说(1/3)
韩易外传(九)之七夕东沙传说
七月七日阴雨绵,相随佳人伴缠绵。
望眼欲穿三生起,五行之外似神仙。
我欲乘风同归去,怎奈迷途不能返。
泪洒滴落心凌乱,七月七日是晴天。
转眼到了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相见的日子。
今年的七月七日仿佛与去年不一样,同样与许多年都不一样,因为前面有两个六月,两个六月太漫长,又让牛郎织女仇恨了一个月的相思之苦。
小时候,总记得在七月七日这天会下雨,所以老人们总是告诉我,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的雨节,今年同样不例外,依然是细雨蒙蒙,还带着一丝丝的凉意。
后来,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对这一天也有了不同的概念。
更为重要的是,就是七月七日这一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甚至让我发现了很多已经埋藏在历史深处的事情。
熟悉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的老家在东沙,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地方并不是很有名,但这个地方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就近现代来讲,东沙也是一个战略要地,地势奇特,可守可攻,四通八达,如果你隐藏在东沙,除非翻个底朝天,否则根本不可能发现你的踪迹。
东沙向南三四公里就是著名的常山,当年苏轼苏东坡密州出猎的地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常山,常山赵子龙的常山,也算人才辈出,不然苏轼也不会在这里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等千古名句。
东沙向北大约五公里,便是更加著名的马耳山。
当然,在文化底蕴上可能马耳山要比常山名气稍稍弱一些,但在我们东沙当地,这绝对是第一名山。
传闻有一匹骏马,修炼了一千年后去玉皇大帝处讨封,玉皇大帝沉默不语,卧身而眠。马沉思良久,似乎参透了修炼的真谛,忘却了自己是匹浑身烈焰飞腾的骏马,忘却了自己的兴衰、毁誉、苦乐,就此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卧伏一千年后终修炼成正果,全身凝固成了一座千峦起伏、奇峰秀美的山脉。
这便是马耳山,曾几何时,公冶长、姜子牙、张择端、赵明诚、刘墉、窦光鼐、王尽美、王统照、臧克家、崔嵬、王愿坚、李仁堂......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曾经在马耳山上留下脚印。
其实,前面这些都不重要,似乎也与七月七没有什么关系。但看似没有关系,其实都藕断丝连。
今天,我着重要说的而是马耳山上的一眼神泉。
相传,姜子牙封神后,经常在马耳山与众神聚会。为了造福百姓,众神齐力开凿了一眼泉,据说喝了这个泉水可去除百病延年益寿。所以,后人就称这个泉为“神泉”。
于是,就在不知道哪一年的七月七日,原本沉睡已久的神泉突然开眼,无数泉水喷涌而出,沿着马耳山由南向北顺势而下,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好奇的众人跟着这缕泉水一路狂奔,一直来到东沙这个地方。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家人,非常非常贫穷,父亲带着两个儿子相依为命。
两个儿子的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口尿的将两个儿子喂养大,那一年大病父亲患疾,一路西去。
父亲死后,因为没钱,根本没有地方埋葬,何处埋白骨?
他的两个儿子自己动手扎了一个架子,两个人抬着他们死去的父亲,顺着马耳山道一直走,为了尽孝心,他们坚持不放下,除非绑架子的绳子断裂,否则他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足足走了三天三夜,在一出山峦的尽头,在筋疲力尽之下,绳子终于断裂。
两个儿子知道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当即将父亲放下,想要动手在原地将父亲埋葬,但是正好在他们的正前方发现一个洞,两个儿子当即就动手顺着这个洞挖,没有工具也只能用手挖,结果窜出一匹白狼,接着,就喷出了白花花的水,水很急很大,但等两个儿子将父亲放进去之后,水就慢慢变小了,据说,那白狼就是他们父亲的化身,而且从此,东沙再也没有缺过水。
东沙之中有一条小河,这缕泉水正好流入这条小河之中,顺流而下,奔腾入海。
那一年我不足八岁,不过已经有印象,那一年恰逢天大旱,整条河水几乎都已经干涸了。
这缕泉水算是救了东沙数百人的性命。
老人曾经说过,东沙这条河里出现过方圆两三丈的神龟。
那一年大旱,原本河水之中的鱼却一条都没有出现,怪就怪在这个地方,水干枯了,却没有鱼,那原本的鱼去了什么地方吗?如果说死亡,那也得有尸体啊!
但是,还有一个更加古怪的事情,那便是在最后的一个小水坑之中,却出现了一只大乌龟。
其实也不能算是水坑,只能说是一个低洼处,甚至于只是一滩淤泥了。
这么大的乌龟谁也没有见过,大家也不敢动它,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神龟。
最后,正是靠着这缕泉水,神龟才得以存活,最终神龟也不知去向。
后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都说这是姜子牙的坐骑,姜子牙位列仙班的时候将他的坐骑留在东沙镇压气运,更有传闻当年姜子牙还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