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兰亭书院(1/2)
***时间都去哪儿了?唉,最近状态不给力,工作效率很低下啊,不知道这一章写的符不符合大家的口味?***
宁修节连忙跟师弟师妹一起上前,跟周子兴等人打过招呼,然后几人一起依着规矩,在那三道牌楼前面下了马,众人结伴一起向兰亭书院的大门口走去。
宁修节对易水扬和颜堃笑笑,问道:“二位可是来我越国兰亭书院游历的?”
“不,我们是来读书的。”易水扬看了宁修节一眼,回答道。
来读书?宁修节闻言感到奇怪,按说齐国的静海书院可不比越国的兰亭书院差啊,易水扬和颜堃却不远万里来到兰亭书院读书,这是为什么?
似乎是看出了宁修节心中的疑问,颜堃笑道:“在下和易兄很仰慕贵国兰亭书院的碑林和墨池,故此才央求祖父,准许我们来到兰亭书院读书。”
说话间,众人已经走到了兰亭书院的大门口,却见几个青年学子围拢在兰亭书院的大门口,走近一看才发现在书院的大门口摆放着一张长条桌子,桌上还有笔墨纸砚,那些青年学子们都在那张书桌前面写过什么东西,然后纷纷摇着头叹息着离开。
杜若觉得不解,正要发问,就听见五师兄宁修节对众人解释道:“这是我兰亭书院的传统,每一位新进入院之前,都先要在门口写一副对子,若是这对子作的好了,能把前辈学子的对子比下去,就能被刻在书院大门口的柱子上呢!”
杜若仰头望去,只见兰亭书院大门口的匾额上写着四个楷书大字——兰亭书院,这四个大字虽然天质自然,却蕴含着“龙跳天门,虎卧凰阁”之势,真可谓“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喜好书法的杜若知道,这四个字正是圣启大陆的书圣王羲之亲笔所提,书圣王羲之与兰亭书院的渊源由此可见。
杜若又看大门两旁的粗大立柱,见那立柱上面刻着一幅楹联,上联是“轩窗挹苍翠”,下联是“弦涌答潺湲”。这幅楹联的字体,是杜若熟悉的行书,而且题联之人的每一处落笔都让杜若感觉到亲切与自豪。
杜若对宁修节一笑,问道:“五师兄,这幅楹联可是师父所题?”
宁修节的脸上也浮现出了自豪的笑意:“小师妹真聪明。”
“轩窗挹苍翠,弦涌答潺湲”一联之中,透出了读书人的儒雅与闲适。闲登小阁,透过轩窗观赏苍松翠柏,轻抚琴瑟,拨弄琴弦,用泉涌般的音符与清溪潺湲相和相答……杏花疏影里,读书到天明,估计是天下间所有心性淡泊的学子心中最为向往的事情吧?
杜若正在欣赏着师父王庭之所作的对联,就听见颜堃对她说道:“杜姑娘,我们都写完了,正等着看你的佳作呢。”
杜若笑着走到了长桌前面,从岳川手中接过毛笔,想了想,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所题的那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写完之后,宣纸上的才气高达四尺,水蓝色中微微泛着紫光,不过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完完全全被另外一件事情所吸引了,只见杜若写的对联居然慢慢变淡直至消失不见。众人正在惊异,就听见岳川说道:“你们快看,书院门口立柱上的楹联变了!”
众人赶紧看向兰亭书院的大门口,就看见原来由半圣王庭之所题的“轩窗挹苍翠,弦涌答潺湲”一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幻化为杜若所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来来往往的学子们无不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哈哈,你的宝贝徒弟把你比下去了!”
杜若赶紧回头去看,就见半圣周弘轩和师父王庭之一起来到了兰亭书院的门口。
王庭之俊逸的眉梢眼角尽是笑意,对周弘轩说道:“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能把师父比下去,也是常事。”
周弘轩看着兰亭书院门前,杜若所提的新对联,点评道:“上联将读书声与风声、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更是写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提醒学子们读书莫忘救国,这份雄浑的气度竟然不像是女子所写。杜姑娘真是个不输男子的女中豪杰啊!”
杜若被周弘轩夸得红了脸,就听见师父王庭之笑道:“这幅妙联连用叠字,真是朗朗上口,此联必定会经久不衰,得以扬颂天下。”
……
点评了一番之后,王庭之才对宁修节说道:“节儿,你先带你六师弟和小师妹他们熟悉一下书院,跟他们讲讲书院的规矩,稍后再到讲堂去。”
杜若辞别了师父和周弘轩,跟着五师兄宁修节和其他人一起走进了兰亭书院里面。
兰亭书院坐南朝北,石木结构,虽是青瓦粉墙,却显得恢弘庄严,同时还透着清幽与肃穆,书院之内的建筑既有翼角重檐,又有回廊环绕,既有亭台楼阁,又有曲径通幽,既有奇花异草,又有山石林泉。
杜若跟在宁修节和岳川的身后,好奇地抬眼四处观瞧,见所到之处,到处都是修竹乔松,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栖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在这些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的映衬下,整座书院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竟然不像是书院,倒像是静室幽居的神仙洞府一般。
“兰亭书院除了大门之外,还有东西两个侧门,前面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