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觊觎世子妃者,不得入内!(2/4)
p>“太师说得有理……这一流言事关皇室声誉,不得不慎重处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皇上!”继杜太师之后,定国侯言辞切切,满脸忧色。“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齐皇听罢顿时气急,他们所说的大道理他又怎会不知?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重要的是,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微臣愚见,当务之急,是要关闭城门,禁止百姓出城!”一位二品官员诚恳无比地道出自己的看法,这件事情的棘手程度根本不是他们某个人单凭一己之力便可以解决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每个人都想出一个切入点来,说不定就能完美落幕了!
齐皇微微颔首,脸色也没刚才那么阴沉了,众人见状顿时松了一口气,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揪出肇事者,午门斩首,以儆效尤!”刑部尚书面露杀气,话音冷硬道。
“刑部尚书此言差矣,如今这事闹得纷纷扬扬,齐都城上万百姓人尽皆知,杀得了一个,能杀得了一城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上请三思!”
……
群臣进谏,在场的大臣们很快便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杀,一派主和,相互僵持,半天都没有达到一致意见。
元修本想继续说,奈何被元洵拽住了,他心中冒火,用力地甩开元洵的手,“三哥!”
“洵儿,你有什么看法?”
方才齐皇一直都注意到元洵这一边,又怎会看不到他和元修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元修是一朵**无敌的玫瑰花,元洵就是那深山里的茂林修竹,给人以宁静谦和之感,随着齐皇这声问话响起,所有大臣的眼神都汇聚到了他身上,就连一直被忽视的太子元启也不例外。
“回父皇,解铃还须系铃人,儿臣以为,只要能证明此流言为谣传,那么流言不攻自破!”
此话一出,有的人颔首点头附和,有的人则暗暗捏了一把汗,不敢再多说什么,俨然将最终的决定权推给了面前那身着一袭明****龙袍的中年男人。
御书房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众大臣纷纷低下头,不敢和元洵唱反调,等待着齐皇最终裁示。
即使万般不愿,齐皇也不得不承认,元洵所提出的方法才是最恰当的……但是要证明流言为谣传谈何容易?
他是大齐的君主,窟的事情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那些流言本就是真的……想要把黑的说成白的,难如登天,更何况,己方在明,对方在暗,他连对手是谁,长什么样都查不出,又怎能对症下药?
对方既然敢在他的地盘上放出这样的消息,那么实力定然不容小觑,胆敢与一国为敌的势力普天之下十个手指都能数得出来,但具体是哪一个就不得而知了。
“父皇,儿臣以为三皇兄说的有道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是最根本的!”
元修和元洵的关系一向很好,两人同父异母,却没有像很多皇室里的兄弟那般为了皇位罔顾亲情反目成仇,他们两人和元翰同样关系很好,从来就没有表现过对皇位的渴望,说来也巧,齐皇最器重的皇子便是他们三个。
至于太子元启,资质一般,却能稳坐太子宝座,不过是因为他有个怀胎七月为齐皇挡箭然后难产生下他的母妃!
中宫皇后无子,齐皇对元启生母敏贵妃十分愧疚,在大臣们的再三催促下便立元启为太子,多年来也不曾出过什么大的差错,因此,元启的日子一直都过得顺风顺水百般滋润。
“百姓对窟深恶痛绝,只要父皇出兵,以雷霆之势剿灭窟,那么流言不足为惧!”元洵心思澄明,观点不偏不倚,直中要害,引得众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
百姓口耳相传,大齐皇室是窟的后盾,如果由他们出兵剿灭,那么这个流言便随风消散了,试问谁会把自家生意给砸了?
元洵明知窟与皇室关系匪浅,是屯兵养兵所用银饷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齐皇的私房钱!
毁掉窟,就跟从齐皇身上割掉一块肉没什么差别,然而此乃非常时期,皇室的颜面与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孰轻孰重,齐皇心中自有定论,旁人不必多言。
元洵不是个喜欢多话的人,每当齐皇问他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他从来都是点到为止,只分析利弊,所谓的决定权,都留给齐皇。
“洵儿所言极是,依朕看,剿灭窟的重任就交给云临。”齐皇别有深意的眸光轻飘飘地落在了云临身上,身为云淑妃兄长的云临受**若惊,忙不迭地应下。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深受齐皇器重,云淑妃的原因自然有一部分,但这并不是主要的!
当年齐皇尚未登基,皇储竞争十分激烈,争夺的不仅仅是人脉、势力,还有金钱,为了让齐皇腰包鼓起来,他没少暗中开设**,只不过后来齐皇登基,才慢慢地抹掉他登基前这些不好的污点,名下开设的**关门,最后以窟的方式存在于世上……
如今齐皇口中的“剿灭”一说,恐怕也是做做样子,骗过百姓,先把皇室的声誉挽回再说!
既是这样,齐皇又怎会交给不懂内情的人处理?
当听到齐皇决定将“剿灭”窟一事交给云临处理时,元洵就已经预见到了事态的演变方向。
御书房中的大臣们渐渐散去,就连元洵和元修也离开了,只留下齐皇和云临在里边商讨相关细节。
元洵和元修两人漫步在御花园中,朝着宫门走去,他们兄弟二人都不住在宫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