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谈判(4/6)
。当时国内有求于他,这才走关系面相国内出售的。羽绒服的生产技术,在八五年,国内也就是三、四家企业掌握了。也幸好如此,海军手里才能收到这些鸭绒,不至于想买都买不到。
而且别说,第一个取得羽绒服专利的人正是个俄罗斯人。不过那时候羽绒服面料无法解决漏绒的问题,鸭绒处理的也不好,导致销路根本打不开。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解决防水面料问题,使得羽绒服逐渐成为人们过冬的首选。
轻工业天赋点满的中国都是如此,对于轻工业基本没点的苏联来说,羽绒服就更是比小汽车都难买到的产品了。在莫斯科的街头,如果看到有人穿一身面包一样的羽绒服,八成就好像是在中国“能喝上可乐”一样的权贵了。
若非里面有这么大的利润,怎么能把kgb给钓上来呢?
科罗廖夫压下心里繁乱的心思,点头道:“那么交易的方式呢?我的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三十吨鸭绒,两辆车也就够了。过了绥.芬.河口岸,一手交货,一手交资料?”
“我们要先确认资料的准确性。”池秘书不置可否。
“没问题。”科罗廖夫痛快点头:“我先给你们一部分资料,确认了真实性,过口岸之后再给剩余的部分。”
池秘书回头和身后的人讨论了两句,转回头来点头:“可以。”
科罗廖夫用手盖住密码盘,当场就打开皮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厚厚的密封档案袋来。
牛皮纸的档案袋上面用封条封住,上面什么文字也没有,显然绝不是这些资料的原件。里面的资料记录着苏联目前掌握的远洋渔业资源情况,说实话,三十吨鸭绒换到这些资料。实在是有些太便宜了。
为了这些资料,苏联人应该每年投入了至少数百万卢布的研究成本,养活一个远洋渔业资源研究所不成问题实际上,确实有这么一个研究所。
苏联人始终面临粮食问题。不得不在远洋渔业上面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和资源。
不过三十吨羽绒服,足够生产上百万件羽绒服了。
如果是羽绒服成品卖到苏联,这些羽绒服换回两架su27战斗机都绰绰有余。
科罗廖夫拿出的资料,池秘书转手就交给了自己身后的专家。这里有俄语翻译,有海洋专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确定资料的真实性。
果然,过了没有多久,散出去的资料纸张就又都回到了池秘书的手上,而他也得到了这些资料真假的消息。
“很好,资料没有问题。”池秘书点头,不过他在交还资料的时候突然迟疑了一下。
科罗廖夫微微皱眉,随即将手上的皮箱扣了起来,警惕的问道:“中国的同志,还有什么疑问吗?”
“哦,并不是。”
池秘书发现科罗廖夫误会了。连忙将资料放到了桌子上,推到他的面前:“非常抱歉,之前我走神了。”
“这没有什么。”
科罗廖夫嘴上这么说,却机警的将资料收了起来。
“嗯”池秘书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问道:“我有一个建议,希望科罗廖夫同志能够考虑一下。”
“您请说。”科罗廖夫点头。
“您知道,中国在轻工业行业上还算有些优势。实际上我在想,如果我们提供的不是鸭绒,而是成品羽绒服,不知道科罗廖夫同志肯出什么价钱?”
“羽绒服……”
科罗廖夫心头不由欣喜。鸭绒他拉回苏联还要寻找工厂生产羽绒服。这里面可不像后世中国,随便找个厂子等排队就行了。
苏联的计划经济导致生产任务是国家下达的,要国营工厂干私活,这可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关系网的问题。
当然,科罗廖夫可以直接出售鸭绒。但问题是,鸭绒和羽绒服之间的差价,大的让人绝对不想放弃。
一件普通的短款羽绒背心,一般来说含绒量在30g即可。长款的羽绒风衣,100g就能满足需要。在莫斯科的黑市里。短款羽绒服的大致价格是700卢布,而长款羽绒风衣,售价往往高达3000卢布!
天可怜见的,伏尔加汽车在苏联的售价不过也才8000卢布。哦当然,8000卢布的伏尔加汽车,至少要排上五年的号先交钱。
这也是苏联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计划内物资的价格总是不涨价,但工人的工资却不断在增加。于是市面上任何计划内物资都在短缺,人们手上有钱,名义上和美国中产的收入相差不大。但美国人能用榨汁机,苏联只有老大妈的手。
苏联人有钱,可却买不到东西。能买到东西的黑市,价格却早就涨上了天。
要知道官牌价1卢布是要对1.2美元的,也就是说,一件填充100g羽绒的长款羽绒服,在莫斯科的售价折算美元是3600美元!
简直能把人吓尿。
科罗廖夫心下急转,想要报一个不会让中国人惊觉的数字。
“30g绒的款式,我可以出到”
他咬咬牙,毅然慷慨就义般的说道:“300卢布的价格,同样,100g的款式,我可以出到1000卢布。”
池秘书突然感觉有点冷。
他暗中捏了捏自己的手,再用力的喘了几口气,这样好像就费尽了全身力气。
也就是说,30吨的鸭绒,全部制成羽绒服,可以价值3000万卢布。
“远洋渔业资料呢?”池秘书接着问。
科罗廖夫敲了敲手上的皮箱:“如果中国能提供30万件羽绒服,我可以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