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90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1/2)
好梦公司人员简单,职务分明。
林子轩是董事长,冯晓刚是总经理,葛尤是艺术总监。
在这个全民下海创业的年代,这种几个人的小公司比比皆是,名片上印的头衔都这样,怎么醒目怎么来,一律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要是个副总经理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档次太低。
就连开面馆和发廊的小老板都跟着赶时髦,客人吃过饭理过发,付钱的时候随手塞过来一张名片,欢迎您下次再来。
拿起来一看,某某面馆总经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呢,挺能唬人。
他们刚找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就把名片给印了,见了熟人散一下,权当是做宣传了。
林子轩和冯晓刚找了几天,碰到了一处不错的院子,地处繁华闹市,租金却很便宜,主要是因为从那儿能看到繁华街市,不过有一堵墙隔着。
这一隔就成了两个世界,一边繁华,一边冷清。
好在他们是影视公司,不需要打开门卖东西,作为文艺工作者,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劳动。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儿只是起步的地方,办公环境清静,正适合搞创作。
总共有五个房间,四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还设有一个前台,添置一些家具,简单布置和装修一下就能办公了,反正前期也没什么事情。
有了办公地点,接下来就该招兵买马,大展宏图了。
说是招兵买马,其实就找了俩人,一个是四十多岁的妇女,负责公司的财务,一个是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负责接电话,顺便打扫卫生,端茶倒水。
他们怎么说也是老板了,招待客人的时候自己动手不太合适。
此外还买了一辆面包车,作为一家影视公司的领导,不能骑自行车出去谈生意吧。
这么一来二去,十万花掉六万,公司还剩下四万块的流动资金,要赶紧挣钱了,否则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压力很大啊。
从年初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影视行业,这大半年的时间,京城像这样的小型娱乐公司能有几十家,专门做影视的就有七八家。
其他的有倒腾广告的,有给歌星录歌的,甚至是做录像带生意的,五花八门。
这些公司各显神通,使用各种手段拉来投资,聚起一帮人开始拍影视剧,高价邀请明星加盟,剧组遍地开花,弄得京城影视行业表面上看起来很繁荣。
圈子外边的老板看到这种繁荣景象,以为影视行业的春天来了,纷纷下场,想分一杯羹。
这里面有人是骗钱的,忽悠一个是一个,拿到投资就跑路,有人是真正想做事的,可一部片子赔了就会破产倒闭,当然也有人赚了钱。
这就是京城影视圈的现状,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
林子轩暂时不准备搞开业仪式,想低调行事。
主要是人不齐,公司的艺术总监葛尤还在东北呢。
等过年那会大家都回来了再说,眼下先把业务做起来,闷声发大财,赚钱才是硬道理,弄那些虚头巴脑的没用。
十月下旬,他带着公司的印章,到空政中心签下了好梦公司的第一笔业务。
这个项目双方都很满意,属于强强联手。
空政中心是老牌的电视制作单位,林子轩和冯晓刚在电视圈颇有盛名,只是部队有纪律,对资金的控制很严,有监管机制,不会把资金打到好梦公司的账户上。
《炊事班的故事》从筹备到拍摄都要在空政中心的监督下进行。
林子轩是制片人,冯晓刚是导演,其他的都是空政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放心。
也就是说,除非这部戏卖出去收回投资,否则林子轩拿不到一分钱。
按照计划,《炊事班的故事》将在十一月中旬开机,争取三个月拍完,情景喜剧场景简单,只要演员没问题,拍摄进度很快,三天拍一集非常正常。
空政的演员都是演话剧出身,表演功底没问题,就是没演过这种生活化的电视剧。
林子轩没去指导他们演戏,而是让他们反复观看《我爱我家》,自己揣摩该怎么演情景喜剧,这要比说一通大道理强得多。
这时候的演员认真,尤其是空政的演员,作为军人,他们把拍戏当成任务来做。
根本不用催,排练的相当用心,还会提出不少建议,这是他们的好机会。
以前空政中心拍战争戏,都是那些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演员当主角,长相稍微不端庄的演员只能演配角跑龙套。
这次拍摄《炊事班的故事》,林子轩挑选的都是有特点的演员。
有特点不是指丑角,而是指有喜剧表演天赋,演喜剧就要放得开,不端着,只有真正放下身段的演员,才能演好喜剧。
有了空政中心的配合,这是林子轩做制片人以来,最轻松的一次。
他当然明白空政中心的打算,情景喜剧能拍续集,空政中心显然有下一次单干的想法,国有的电视制作单位需要有能盈利的电视剧。
如果《炊事班的故事》获得成功,也是一项荣誉,在部队上,荣誉更为重要。
林子轩对此表示理解,他更为看重的是和空政中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
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要拍摄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就更容易合作了。
作为一家小型的影视公司,在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和国有单位保持好关系非常重要。
回到公司,林子轩把合同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