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中秋之夜(1/2)
时光倏忽,司徒媗已经到了石家足足有一月了。
今日是中秋佳节,城中大户人家都会扎绸挂彩,结饰台榭举行拜月仪式。街上的商户们也会在自己店前或门牌上精心装饰一番,尤其是那些酒楼。
大户家女眷会在自家园子里赏月,有些富家子弟便成群结队的到有亭台楼阁的酒家饮酒观月。
总之中秋之夜,不管是城里的热闹还是农乡里的恬静,这都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
农里人没有什么花样翻新的糕点果子,不过摆上桌的也够幺儿流口水的了。
有石大娘用精白面粉蒸成的小饼,上面是司徒媗用粒粒黑芝麻摆成的“福康”二字。有石子儿摘得野酸枣和野葡萄,自家院中梨子树上结的鲜果子,邻居曹大娘送来的小苹果,也叫沙果。茴枸杞煮红豆。
幺儿等不及了,伸长了手用汤匙去舀红豆汤喝,结果反倒被石子儿夺取了汤匙。
“娘跟你姐姐还没上桌呢,你就急着吃,等会再吃。”
幺儿喜欢吃甜的,便眼睛定定的看着那大碗的红豆糖水,使劲儿咽着口水。
一张小小的石桌摆在院中,五个人围着石桌坐在石墩上。
石大娘先把那张小饼分成五份,每人递给了一份。那饼还没有一个大瓷碗的碗面大,石大娘也只蒸了这么一个,司徒媗很是不解。
石大娘看到司徒媗疑惑的神情笑着对大家说:
“这妮子,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你以为娘小气,珍惜这精白面粉是不是?告诉你吧,这是咱们这里的习俗。每到中秋之夜的时候,要把这小饼也叫“月团”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分着吃了,象征着来年亲人团聚不分离。“
司徒媗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朝大家笑了笑。
那精白面粉是用麦粒经过石磨反复碾碎而制成的,道道工序很是复杂。而且麦子和其他农作物不同,其他农作物都是春季播种秋季收获。而麦子是深秋播种,临夏收割。
麦苗要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季,冀州地区不像江州和襄州地处南方。冬天的时候会经常的下雪,对于麦苗说雪下的越大越好。
有句农家俗语叫瑞雪兆丰年的,那厚厚的雪层像棉被般盖在了麦苗上,麦苗才不至于冻死。而且来年开春雪融化了会化为水为麦地灌溉,这样到夏天,小麦的收成才会格外好。
如果碰上了旱冬,春天雨水又少,那夏天麦子就会颗粒无收。
反之,玉米粟米相对来说种植比较容易些,农人大都以这些粗粮为主食。白面类的细粮很少吃到,所以司徒媗才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误会。
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笑谈天好不惬意。
月亮如银盘般挂在当空,月光似水银从天宫一泄而下,照亮了整个大地。田野里有蛐蛐儿此起彼伏的叫声,还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
忽然有几只萤火虫飞进了院子里,幺儿吵着要把萤火虫抓住给他玩。石子儿上蹦下跳的忙活了半天,也没能把那几只屁股发光的虫子给捕了来。
司徒媗说:
“来回飞来飞去的真好看,抓它干嘛了。”
“我要仔细看看他身上点着蜡烛吗,还是带着火把,为什么亮亮的?”幺儿歪着脑袋说道。
“是它自己身体会发光亮,哪有什么火把蜡烛啊。”石大娘说。
幺儿不信的道:
“那为什么我的身体就不会发亮呢?”
石大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便说:
“它晚上要去找吃食,没有亮光怎么看得见。”
幺儿又说:
“可是……”
简直没完没了了,石大娘把幺儿从自己膝盖上抱下,对他说:
“我们又不用晚上出门找吃食,当然不会发光了,好了,天不早了,幺儿今天跟娘睡好吗?”
幺儿点点头,乖巧的跟石大娘走进屋去,石大娘回头跟司徒媗说:
“媗儿,石子儿你们也早点休息。”
司徒媗回道:
“娘,你们先去休息吧,待会我们把桌子上面收拾了就进去了。”
等石大娘石大叔和幺儿都进了屋,石子儿低声对司徒媗说:
“你很喜欢看着萤火虫吗,我知道哪里有更多的。一个个亮亮的,飞来飞去可美了。”
“真的吗,哪里有啊,那边有几只,多不多?”
司徒媗前生从小到大都被关在家里,再说她家也在城里。来石家的这阵子,一般天黑了就进屋歇着不曾出门了。这般乡村夜景很难看得到。
“到那里你就知道,保管多的让你数也数不过来。”石子儿说。
两人轻手轻脚的把院中没吃完的食物收拾好放起来,悄悄的出了门。
石子儿所说的地方是不远处的小溪流附近,溪边草长的很茂盛。
“哪里有什么萤火虫,骗我跟你跑了这么老远。”司徒媗抱怨道。
“别急,看我的。”
只见石子儿跑到了半腰高的草丛中,双手左右拨动,果然犹如星星般的萤火虫都从草丛里飞了出来。
月光,萤光相映衬,司徒媗都看呆了。半晌嘴里才说了句:
“好漂亮啊!”
石子儿也在司徒媗旁边道:“好漂亮啊!”他定定的看着司徒媗。
“你看我做什么,快看萤火虫啊,等会它们就飞散了。”司徒媗嗔道。
石子儿不搭话还是看着司徒媗又说一句:
“好漂亮啊!”
司徒媗这才会意,从他脑袋上轻拍了一下说:
“你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