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2)
以前她也是这样劝说,甚至绝食拒绝,可他们更狠,她不吃,他们也不吃,她实在狠不下心让他们空着肚子忙个不停才做出了退让。之前家里一堆外债,每天的药钱不断,饱肚的吃食都是价钱便宜的粗粮和番薯,她理解他们的坚持,就没再狠逼他们。只能在她的吃食里分给他们一些,可她的饭量少,大姐给她单独做的份量再怎么多也不会弄上一大碗,除了她一定要吃的份量外,她能分给他们的又有多少呢!可就是这样,他们总会说,天天跟着她吃肉!
见月儿真的生气了,张家航赶紧答应道:“月儿,咱们吃饭。就按你说的做,以后你就把我们的肉食保管好,交给你大姐,我们保管长得高高壮壮的。”上次的事他还历历在目,他可不想月儿好不容易养好的身体再给饿坏了。家里的几个弟妹也的确需要好好补补。每天跟着他上山、下山也挺累,就是他自己也有些受不了。
“来,月儿,吃这个黑木耳,味道挺好。二哥还是争了你的光呢!你瞧,今天我都加餐了。”
“嗯。这东西要是早知道能吃,我早摘回来吃了。等拾荒后咱们再去山里摘,然后把它晒干留着冬天吃。”张家泽也夹了块黑木耳给她。
张月瑶补充道:“咱们今天还摘了婆婆丁,明天炒给你们吃。月儿说这还是草药呢!我拿一些晒干,到时让大哥去镇上医馆里问问能不能换钱。”
张家航见月儿满意了也赶紧吃饭,等下还要去村长家。婆婆丁的事点头应下,他也想把黑木耳拿镇上试卖,到时去镇上的时候一起带上吧。
“家轩说吴管家已经同意拾荒的事了,所以明天都早点起身去地里。月儿就在家呆着,地里有些晒,不适合你呆。”吃过饭,大哥吩咐完就带着三哥拿着银子去村长家了。因为家里没有大人,平常晚上有事外出的话,都会把二哥或三哥留下。对于大哥对她的安排,等明天再说吧。
张家庄的村长和张子杨同属一支,老村长是张二爷的堂弟,叫张德忠,已经73岁算是高寿了。张大爷平常身体很好,头不晕眼不花的,挺和善的老人家,一直跟着现任村长也就是他儿子张进兴一起生活。
村长张进兴娶妻林丽娘,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张长福、张长贵,都已经成家。其中老大张长福娶妻李彩莲,育有两子,分别是张旭12岁、张洋10岁;老二张长贵娶妻徐芳,育有一子,张伟9岁。老大张长福跟着村长在家种地并处理庄里的事,理所当然会接任下一代的村长,老二张长贵则在镇上开了间杂货铺经营为生。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在族里的学堂念书。
张家庄的族学和祠堂是张氏一族的根本!它们占据整个张家庄的三分之一,单独坐落在高地的空地上,而且都是用石块彻起来的,坚固、宏伟。值得一提的是,族学和祠堂的外围是用高五米、宽一米的石墙围起来的,庄里每年都会自发自觉的翻修,每到灾年,族学是避灾的重要场地,只接收庄里的孩子入学。而祠堂则不对外开放,只有发生大事之时,张姓本家的当家人方可进入其中。
开办的族学不兴庄里的孩子将来一定中个状元什么的,只是希望孩子学会认字、算数,长大后有个好出处,找活也方便些。正是因为这样,张家庄的生活的条件在周边庄户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现在请来的夫子姓许,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秀才,考了好些年一直没中,就放弃参考在镇上当教书先生。许夫子的老伴早年因病过世,独留一个女儿后来嫁到外地没留下一儿半女也郁郁而终了。七年前被老村长请回族学里教书,除了发放每月的钱粮还承诺包办许秀才的养老及身后事。许夫子感激老村长的尽心安排倒也尽心尽责的教学。学堂里只要满了四岁的娃都可以去学,张姓本家的每月给300文,外来户每月给500文。
张家航同张家轩两兄弟趁着月色拎着只山鸡到了村长家。林氏开的门,“家航、家泽来了,赶紧进来,吃饭没?”
“吃过了,大伯娘,我们过来找村长大伯的,这只山鸡是今天下午在山上抓的,给大爷爷煲汤喝。”张家航一进院门,立马让家泽把手上的山鸡塞到她手上。
两兄弟应该是有事来找老爷子他们的。唉,这几个孩子也可怜,能帮就帮把吧!林氏心里想道。
“不用,你这孩子,好不容易抓着只山鸡留着自个吃,月儿的病才刚好些,也要吃些东西补补。我们家老爷子不缺这口吃的。等下拿回去,你村长大伯和大爷爷在堂屋里坐着呢,进去吧。”林氏推拒道。张进兴是村长,因同张子杨同一辈,两家关系又好,所以张家航他们在外面叫他村长,在家里都叫他村长大伯。
“大伯娘放心,月儿给留着一只呢,平常托大爷爷和你们的帮衬,家里才平顺。上次月儿生病,你还让彩莲嫂子带了好些鸡蛋呢!如果你不收的话,下次我们都不敢进你这屋了。”张家航说完,见她不收就和家泽站在院里,也不进屋。
林氏推拒不了,只好收了鸡,领着他们去堂屋,又对老爷子和当家的说了刚才的事,见他们都点头应了,她才放心拿着鸡走开了。
“家航、家泽,这么晚有什么事情?咋还带东西。这次的鸡就收了,下次就不要这样了,不然你大爷爷都不好意思见地底下的二奎兄弟啊。”张大爷让两兄弟入了座,伤感的说着。
张大爷一直对当年张二爷把老房子留给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