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炸城,造山(1/2)
谢谢“解君良”大大的打赏。推荐的大大们,不能一一谢谢乃们了,作家助手抽风,看不了推荐票了,谢谢大大们的支持。
————————
朱顶,最终什么都没能作成,什么都没能做到,大明律法严苛,就算十三太监这位影蛇卫大统领,是在京中是横着走的人物,但是在地方上却没人会买他的那张老脸,甚至连认识他的人都不多;就算锦衣卫可以先斩后奏,五品以下的大官小官说抓就抓,但是却打不开一扇夜禁的城门。
现在只是明初,锦衣卫虽然凶悍,但是地方大员也多是名士鸿儒,是朱元璋半求着出来做官的,还远远不是永乐朝之后,那个几名太监牵着几条鹰犬就能一手遮天的时代。
在现时,锦衣卫最多是凶狠一些的恶狗,而太监虽然是皇帝近人,但是在这些还有刚直之气的读书人眼里,这些辱没祖宗的东西,连条狗都不如。
朱顶这时候,是多么的希望自己不是穿越到了洪武朝,虽然他也厌恶极了东西两厂的阉人和为虎作伥变了质的锦衣卫,但是至少那时的他们,能够在深夜,让明州这种身处腹地的城市,城门大开。
属于大海的咆哮方起,本不明亮又充斥着烟尘的夜空更加阴沉起来,紧接着就是一道漆黑的天幕,压顶而下。
明州城,完了。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天灾,但是又何尝不是一场人.祸,如果不是段知府刻板的遵守着大明律,把朱顶派去的人和他们拿着的腰牌一起摔进了臭水沟,会少死很多人,很多很多。
而现在,诺大个明州城,近乎十万的人口,又能活下来几个?想一想长江或者黄河决堤把,赤地千里比比皆是。
而现在,明州所要承受的的是来自大海的愤怒!
明州城,却像是一枚封闭的大瓮,里面装着的,是在瓮中稀薄的养分里苦苦求生的弱小生灵。
海的愤怒会把这口大瓮冲破,可是其中求生的生灵又有多少能够幸存下来?
这座用以保护他们的城市,在这个时候,在四扇大门紧紧闭合,而城中百姓还在那场地震过后哭天抢地的时候,成了断绝他们最后生机的桎梏。
朱顶现在就站在这个大瓮的沿儿上,站在明州城的城头,看着被滚滚的海水一点一点迅速吞噬的城市,没有恐慌,没有愤怒,没有不甘,竟然出奇的平静。
并非旁观者的姿态,而是作为侥幸逃到城中制高点的当事人,所表现出来的平静。
他的内心在告诉他,做些什么,于是他便真的准备做些什么,在滔天的海浪还没有蔓延到西门之前。
明州城现在最需要的,是一处高地,能够容纳那些没有被无情的大海,吞噬掉的生命。
“我知道,每一处卫军和锦衣卫都会有一定量的火药储备,我要炸了城墙,给大水一个宣泄的缺口,也要在豁口一旁炸出一座人工山,让百姓有个栖身的地方。
好在城西是明州最高的地方,如果您的动作够快,或者我们还能救下一些人命。
不要再拿着陛下严禁你们干涉地方政务和军务的由头草菅人命,我又不是要造大明的反!”
站在城头朱顶身边的方老头儿,目瞪口呆的听着孙子说出那些让他连想想都觉得害怕的话,惊诧的看着他在半路救回的那个前元太监,连辩驳也没有一句,就走进了城门楼,几乎瞬间就接管了西城门的防务,开始向城根一桶一桶的搬运火药。
他这才知道,自己的乖孙赵大宝,或者,并没有他一直以来以为的那样简单。
有了城门军卒的配合,有了十三太监那些凭借手上绳索就能在城墙上自由滑动的好手,炸开城墙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很幸运,整个明州城的火药,几乎都集中在离海边最远的西城门;很不幸,就算明州城所有的火药加在一起,也只有可怜的十几桶,就算在墙根挖出了凹槽,也不过炸坍了几十丈的城墙,这点缺口对于一个海港的愤怒,对于几乎充斥在一个城市的大水,起不到什么作用。
更别说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造出所谓的可以容纳难民的假山。
但是朱顶的脸色依旧从容,就算来自城东的水声咆哮已经清晰可闻,就算在这里已经能够看到到如同水墙一样碾压过来的大水,能够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湿意。
他坚持着扣留下大多数的城卫军卒,去用拆掉城门楼得来的粗长木柱,制作四把巨大的“船桨”,为此他甚至动用了自己能够动用的唯一手段,去威胁十三太监。
他手里握着一把从十三太监那些手下那里顺来的匕首,抵着自己的脖颈,好似一个无力抵抗暴徒的青涩少女那样,只能将生死当作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筹码。
但是朱顶的面上很平静,他的态度很执拗,执拗到完全无视来自于方老头儿的哭号。
水势渐近,城下那些按照朱顶的吩咐,在城墙的豁口两侧,用那些城墙的断壁摆弄成奇形怪状的士兵,已经逐一的把所剩不多的城跺空间填满。
朱顶终于再度开口,并且将那柄匕首轻轻的丢在地上。
“把那四把大船桨固定在缺口两旁,城门做的桨放在下面,城门楼的门做的桨放在上面,一处缺口一对,成不成的,就看这一下了。”
言罢一叹,朱顶有些脚步阑珊的走到方老头儿的近前,将哭的几乎力竭的爷爷搀扶起来,慢慢的走到角落最里,闭上眼睛小憩起来。
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