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魔鬼三角洲(1/2)
"" ="(" ="">
大西洋的海平面上,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迪克亚斯”号远洋打捞救生船此刻正以20节的航速在快速地向西行驶着 ..
此刻,a组潜水员陆霖的心情十分紧张。虽说此前经过严苛训练,而且也不是第一次出任务,但这次心脏却没来由的跳个不停。
这次目的地是有着“魔鬼三角洲”之称的百慕大三角,即便是最优秀的潜水员也不敢保证能从那个“海轮的墓地”中全身而退。
他们是在昨天晚上接到的消息:一架载有战略物资的安-225运输机在百慕大三角上空解体,要求他们即刻前往百慕大搜索打捞失事飞机。
在今天凌晨四点的时候,“迪克亚斯”号整装完毕,从某海军军事基地出发,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极速行驶,根据驾驶室的gp。
为了确保打捞成功,打捞工作组派出了三组潜水员,每组三人。每个组都被分配了任务区域,陆霖所在的a组承担的任务最重,负责搜寻深海区域。
他们需要尽快打捞出那批物资,并找到黑匣子,调查飞机解体的事故原因。
陆霖接到通知,再过五分钟就会抵达事发海域。现在他们已经穿好了深海潜水服,潜水服后连接有通信电缆,以便能和水面上的指挥人员进行沟通。
站在“迪克亚斯”号宽阔的甲班上,满脸络腮胡的船长神情严肃地说道:“海底的那批东西极其重要,上头下了死命令,东西一定要找到!”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不过在抵达百慕大三角后,看见明媚的有些过分的阳光时,陆霖心里却没有来由地狠狠地颤了颤。
不知为何,陆霖的心里隐隐间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入水的那一刻,心里的不安愈发地强烈了,看看身边熟悉的同伴,陆霖才感觉到稍微有些心安。潜水员之间连接的有单独的通话装置,当通话装置被切断的时候,潜水员可以通过手势来表达意思。
在陆霖他们下潜到五十米深的地方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些飞机的碎片了,这时候陆霖承受的压力还不是太大,在这重达一百多公斤的特制铝合金潜水服的保护下,六个大气压所带来的压力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潜水员在搜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飞机的碎片,这些解体后的碎片往往都有异常锋利的边缘,若是潜水服被划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还有就是解体后的飞机上的电缆,这艘运输机上的电缆长度连起来能绕地球一周,被这电缆缠住也很麻烦。
搜寻了半个小时左右,并没有找到那批物资。作为a组组长的陆霖果断下达命令:继续下潜,到八十米深处作业。
下潜的越深,消耗气体的速度也就越快。陆霖他们身后携带的氮氧混合气体只能供他们使用半个小时,若是再找寻不到那批物资就得宣告任务失败。
陆霖是个要强的人,虽说心里紧张,但骨子里并不会轻易言败。陆霖当机立断的给其他两名组员分配任务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
陆霖永远也不会知道的是,就在他下达命令的那一刻,八十米上的海面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可怕的事。
前一秒钟,这里还是晴空万里,明媚的阳光从天空中挥洒而下,水面上波光粼粼。这一刻,却是乌云密布,海面上波涛翻滚,巨浪滔天,黑云覆盖了整片天空,宛如末日降临。天空中闷雷滚动,球状的闪电裹挟着狂风暴雨顷刻而至。
突然之间,海面裂开一道巨大的漩涡,好像是恶魔张开了狰狞的巨嘴。伴随漩涡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个的气泡,在这狂风暴雨的环境中出现些气泡放佛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正是这些气泡让得“迪克亚斯”号这艘万吨巨轮葬身海底。
气泡出现了大概五分钟以后,“迪克亚斯”号就不受控制的下沉,这艘行驶了近十年的大家伙要宣告它生命的结束了。
下沉了大约一分钟后,忽然海光弥漫,一轮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那是“迪克亚斯”在海底发生了爆炸。
若是有人能够这片海域上俯瞰而下,就能看到那是一幅让人震撼的画面,整个海面由于爆炸而下陷,以“迪克亚斯”号为中心,产生了一个半径达百米的黑洞,所有的一切都被吞噬了进去。
在后来的研究调查中,专家们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百慕大三角海底存在大量的可燃冰,当海底发生猛烈的震动时,晶体状的可燃冰被翻卷出来。学过高中化学的人都知道: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在这些晶体状的可燃冰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都变成了气泡状,大量的气泡上升导致海水密度下降,进而导致沉船。
爆炸的原因就更好解释了:沉船泄露的火花与上升的甲烷气泡接触,自然就产生了爆炸。
现在陆霖他们依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通信电缆断裂后半分钟,海底发生了剧烈的震动,他们看见海底的生物都在向别的方向疯狂地逃窜而去,才明白好像是出事了。
震动的冲击波将他们都冲散了,当陆霖苏醒过来的时候,已然是在将近百米深的海底了。
阳光不能照射进海底,所以并不平坦的海底现在一片漆黑。但陆霖身上携带的大功率潜水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最致命的危险是,百米深的水下所具有的压力能让特制的铝合金潜水服破裂,进而导致可怕的后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