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煤矿之战(一)(1/1)
在京师之中,商人和普通百姓都在关注水泥厂的时候,崇祯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西边的山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无特别的农产品。这样的特点,造就了山西贫穷的局面。但是,山西的商人不甘心久居于贫困之地。是故,在后金崛起之际,以张家口为贸易中心,与后金政权进行广泛的贸易。从各种日用品到军火,无所不涉及,而后金则控制了东北的人参、貂皮、鹿茸以及乌拉草等,这样山西的晋商在明朝末年从某种程度上,对后金政权的崛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人追逐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应以民族大义为先。山西晋商的行为,可以说单纯地追逐利益,发的是国难之才。所以,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山西晋商被满清政权封为八大皇商,分别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人。明末,晋商八大家操纵张家口的贸易活动,并以商为名,暗中为满清输送军需物资和情报。他们在满清最困难的时候给满清提供粮食,说实话,他们有愧于生养他们的大明百姓。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崇祯主宰这大明的天下,就有责任让大明黎民能够享受太平安宁的日子,崇祯不会允许这样的害群之马,横行无忌。魏忠贤早在十月下旬就被崇祯安排到山西,东厂的探子也已经在魏忠贤的布置之下,暗中调查山西商人,收集商人的证据。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山西晋商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人,很多与朝中要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崇祯在等,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次性斩草除根的机会。
崇祯现在要做的,或者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山西的煤炭掌握在手中。山西是煤炭大省,蕴藏量相当丰富,但是开采量却很有限。而且,普通采煤工的收入其实很有限,官府的盘剥与开采的艰难,让采煤工的日子很是艰难,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已。
话说南北大道,在杨山所率领的水泥司成功的运作之下,凑款事项变得很是顺利。只要有一定实力的商人巨贾,都不惜一振千金。具杨山的奏折上的书写内容,字里行间崇祯都能够读到杨山的兴奋。
水泥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崇祯在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山西的煤炭之上。短时间内,崇祯不可能亲自到山西。而且,作为大明的皇帝,条件允许长时间离开皇宫。所以,能不能顺利实施崇祯的计划,就要有一个得力的人选。经过多番思考甑选,一个人进入崇祯的视线。
此人为户部给事中宗虎,宗虎祖籍为山西浑源,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两县相连。宗虎祖祖辈辈都以采煤为生,所以,宗虎为最合适之人选。
对于皇上的宣诏,宗虎不敢有任何怠慢,急匆匆地来到乾清宫。进入乾清宫的大门后,却发现崇祯并没有端正在龙椅之上,而是在乾清宫前的院落里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姿势行云流水,英姿挺拔。相传崇祯剑术精湛,宗虎原本也只当是笑话听听,没有想到这却是事实。崇祯原本的记忆都还在,而且崇祯原本就武艺精湛,只不过后世之人,都只记得他是一个亡国之君罢了。
话说宗虎看得有些痴呆,崇祯也练得兴起,谁也没有打搅对方,整个院落之中,只能够听到剑身舞动的声音。直到崇祯最后一式打完,潇洒地收起剑势。崇祯将手中的龙泉剑交给王承恩,静候在一旁的宫女,立即拿来温暖的毛巾,替崇祯轻轻擦拭额头渗出的细汗。
崇祯这才发现,有一个官员静候在一旁。崇祯知道这就是宗虎,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宗虎,对于这个魁梧的八尺大汉,崇祯很是有好感。因为宗虎并没有一般言官的腐朽之色,身处山西的山脚下的村落,有着山里人的淳朴,少了一份明朝官员身上特有的市侩。在明朝,虽然商业仍然属于贱业,但是明朝末年这样一种状况已经有了彻底的转变,笑贫不笑娼的情况比比皆是,道德底线进一步沦丧。
崇祯深切地明白,要想改写大明的历史,不仅仅要改变大明的官僚体系、经济状况,更要改变这天下的人心。人心不变,这大明终会在自己手中再次葬送,可人心,哪有这边容易改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