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政繁杂(1/2)
感谢第11号狙击手,战士9999,我想远飞2012,抽香烟的男人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
军工、煤化、炼钢等产业的用人数量已经突破了五千,光军工就有三千多,这还不包括民间作坊的做工人数。再加上成倍扩充的军队,专员公署及各县的政务人员,黄泛区、沦陷区的逃难人群等等,整个根据地的钱粮并不算充裕。
如果不是光复了豫东大片地区,手握“粮仓”,并实行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之后,钱粮问题才算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而战争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基本上解决也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今年的增收是有目共睹的,明年耕地使用化肥的数量要力争达到百分之八十。以粮换肥,秋后结算,老百姓手里没余钱也能用上,一年增收就能缓过来,以后就会自觉自愿了。”
“战争影响了田地的价格,使肥皂、牙粉、甘油等民用品工厂的招商引资还算顺利,有开明人士朱垣知、高昆山等人带头慷慨解囊、变卖家产,一些地主也在逐渐改变态度,以土地换股份,或卖土地入股,第一批小工厂已经建成生产。”
“减租减税的政策实施在军队的协助下,已经在老区贯彻实施,明年将在新区开展……”
“杜老先生完成了黄泛区的勘查任务,提出建议:由专署拨款,以工代赈,沿黄泛区西岸,修筑一条大堤……”
杨天风前面还听得聚精会神,到了修堤坝便赶忙摆手摇头,叫苦道:“专署拔款?哪来的余钱?这个,恐怕暂时实现不了。”
杜老先生历尽辛苦,勘查了黄泛区的经况,在勘查报告中,除去说明洪水泛滥情况和灾民生活情况外,也写了黄泛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最后提出修筑大堤的意见。
如果实现了这个建议,有下述好处:(一)可以使黄泛区以西的大片土地不受淹没;(二)以工代赈,可以救济灾民;(三)可以作为河防工事,有利于抗战;(四)大堤可以作为运输公路,有利于繁荣黄泛区的经济。
“那杜老先生的苦心,还有——”宗辉欲言又止,有些为难。
杨天风想了想,似乎修堤这事确实办成了,不过却是在数年以后。
“改成由政府拔款。”杨天风摸着下巴,思索着说道:“行文西安办公厅、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和第五两个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和安徽两个省政府,没有这些部门的首肯,从新郑修到界首,那是说着玩儿的事情吗?现在,我们首先要把处在黄泛区中的我们的辖区搞好。地不能种,就围塘养鱼、养鸭,能减少一点负担就减少一点。”
“明白了。”宗辉点了点头,略过这个报告材料,又说到了根据地的经济贸易。
抗日战争并非简单的军事战,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总体战。除了军队、武器、战略战术上的较量,经济上的较量也左右着战争最终的走向。
统一财政、减租减息、自力更生促进生产……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里实行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与战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烽火连天、短枪长炮的背后,其实暗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
而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是不行的,光靠打仗缴收上来的物品支撑也是走不长的。
专员公署废除了很多的苛捐杂税,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增设了商业税和扩大货物税的征收范围,税收制度愈来愈完善,比如农业累进税征收就比以前更科学完善,货物税的制定也一次比一次有所进步。
“发行商品流通券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预计将于年底开始发行。”宗辉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如果形势的恶化超出限度,也可以提前发行,只是有些仓促。”
整个抗战期间,日本的印钞机一直没有停止,所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超过四十多亿元。此外,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量印制假钞。这些假钞连同日军的经济封锁一起,扼杀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
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难以做到财政平衡,为对冲赤字,中央银行又加大法币发行,其蕴含的内生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同时,由于沦陷区法币被大量拒用,价值较低,国统区和沦陷区以法币计算的物价不同,套利机会就此产生。将沦陷区的法币运往国统区购买物资,倒买倒卖,可获取暴利。走私导致国统区物资更为匮乏,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水平。
为了尽量控制根据地的通货膨胀,使用内部货币便是一个办法。但这对于国府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杨天风采取了另外一种迂回策略——发行流通券,通过代替货币的流通券来抵挡经济侵略,避免物资外流。
“既然经济状况还在我们的承受范围,那就尽量不要过于仓促。”杨天风想了想,无奈地叹了口气,“尽量把流通券印得好一些,能用得时间长一些。否则,为防鬼子伪造,就只能不断重新印制新版的,让伪券印制跟不上真券的更新、印制速度。这是土办法,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啊!”
宗辉结束了工作汇报,告辞而退。杨天风则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战争不是单纯的武器较量,如果在这场抗日战争中,根据地没有经济基础的保障,很难说结果会如何。而经济之所以在战争中起到作用,关键是要保障战争时期军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而从更高、更远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