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辽东造船坊(1/2)
许自正,龙朔年左相许圉师之子,任燕王府录事,现兼任辽东造船坊坊主。
在许自正的引领下,李煜参观起这座自己亲自参与规划的造船坊。自建造之日起,李煜还是第一次来。
在平壤待闷的馨儿四女也跟着李煜一同来前来,好奇的听着造船坊陪从人员解说,观察着这座造船坊不同设施用途。
前段时间自幽州赶来的杨诗雁更是与李煜寸步不离。
与李煜青梅竹马,自诩为十分了解李煜的杨诗雁随着年龄增大,明晓事理后,越来越感到看不透李煜。从他设立造船坊,派遣出海探险船队来看,李煜心思极为缜密,早早就进行准备。
做为大唐开国功臣观国公杨恭仁之曾孙女,前隋宗室之后的杨诗雁,不仅长得美艳动人,自幼聪慧伶俐,心思敏捷。
在李煜身边几年来,虽不清楚李煜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在图什么。但自入平壤后,跟在李煜身边见识了以前不曾知晓的事情,再和以往所了解到李煜所做的一些事连系起来,顿感李煜心中藏着一个惊天谋化。
杨诗雁好奇的想向李煜问清他做这些的确切目的,但刚才对他的寻问便知,李煜绝不会向她说明,只能心里默默的记下,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待他后续的进展,等待谜底揭开的那一天。
好在杨诗雁并不清楚李煜在商业上的布局对安东高句丽叛军用兵的极大支撑作用,否则更加吃惊于十三岁李煜的恐怖。
对李煜数年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及商业中隐藏起来的武力,全盘知晓者不过馨儿、崔玄、薛俊等数人。
一路视察过来,李煜见识了这座原本停留在图纸上的造船坊正一点点变成现实,内心止不住的兴奋。
辽东造船坊规模是李煜所拥有的三个造船坊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抱有巨大期望的一个。
渭河造船坊只能造些内河平底小船,幽州造船坊是一座面积不大,主要建造一些新式海船进行试验,造船能力有限。
辽东造船坊才是李煜真正进行大规模建造海船的工坊所在。
辽东造船坊位于都里镇东北方向,两者隔海湾相望,正好是后世的天然不冻港旅顺港所在。
四周群山环抱,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有狭长水道与外海相通。港湾内隐蔽性与防风性良好。港内水深,是造船与建立大型港口的天然基地。
李煜沿用后世称谓,将造船坊所在的港口取名为旅顺港,并按后世建有东、西二港。
辽东造船坊位于西港,东面是白玉山,山下是龙河。造船坊就位于龙河西岸的平地上,龙河出海口东、西两岸就是西港码头。
东港港口条件最为优越,南北东三面山中间形成一块面积不小的山中盆地,只因没有大河在此入海,对造船坊建设不利,便将此地做为一座辽东货物集散、船舶停靠的商用港口。
李煜将造船坊设在这里,除了优良的港口条件外,就是背倚辽东的铁矿和优质木材,解决造船所需的材料问题。
造海船最好的木材是热带雨林生长的硬木,大唐目前仅有人烟稀少的琼州有产,以及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岭南、江南和剑南道南部产的硬木。
松木其实是造海船所用板材中比较差的一种,耐腐蚀、耐虫、木质稳定性能不如亚热带、热带硬木。
现在辽东造船坊所用的都是在辽东原始森林砍伐的百年树龄以上的高大红松、云杉、落叶松等温带树种,这令李煜有些不太满意。但眼下从南方运上好的造船木到北方这太不划算了,只能用松木将就着。
待张钦率船队返航后,李煜打算迅速组织人手南下占领台湾,也就是大琉球,在台湾建立新的造船坊利用当地的优质硬木。
辽东造船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目前李煜所掌握的所有新技术。
港口码头、道路、造船坊很多硬件设施均使用璇玑商行所产优质水泥建造,还用上了几百年后北宋张平发明的船坞。现在也就没张平什么事了,历史会记住是李煜发明了对全球造船业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船坞。
西港龙河西岸,离入海口不过十丈的距离开始,依次排列着建好还没建好的船坞。有大有小,最大的两个船坞能建造载两万石也就是一千吨的巨舰。(唐代对船只大小以载物重“石”为单位,“料”要到宋才开始使用)最小的船坞能造五十吨的船只。
船坞是在地上挖个矩形大坑,用水泥将坑硬化。坑的大小按设计该坑建造船只的大小为准。待船在船坞中建成后,打开坞口两侧的坞墩中的引水口,引水入船坞使船浮起来,再打开坞口的挡水坞门,再由纤夫拉入龙河再入海。
造船坊规划的很大,东港被两山包夹,即要空地做港口又要建船坞,面积不够。唯有龙河西岸借助龙河河道才有足够的空间,李煜便将辽东造船坊先扯于此。
辽东造船坊完全建成后,能造千吨巨舰,李煜看过后撇了撇嘴,江南的一些造船坊能造两千吨巨舰。
据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泉州所造安海船,“银锒船舷十五格,可贮货物二至四万石之叮即十五个底舱。
看来,对辽东造船坊新一轮规划得提上日程。
李煜实在嫌计重量单位“石”麻烦,唐代一石是53kg。为了计算方便,就统一规定,燕王府、安东都护府计重单位石全部采用一石为50kg为准,等于0.05吨,并正式将吨这个更大的重量单位引入。
对于建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