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情思渺渺(2/3)
愤青们,一提到鞑子就深恶痛绝,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才好,可秦川却不这样认为。在秦川看来,虽然作为异族的满族人在二百多年前侵入中原,夺取大明的汉人江山。可满族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文化底蕴也极其浅薄,他们要稳固统治这偌大江山社稷,不仅要重用汉人,而且也要承袭汉人的文化传承。比如满族人现在都会说汉语,甚至还有许多满族人都已经不会说他们的母语了。还有,他们不仅基本沿袭了明代的制度,他们还要尊重孔子这位中华民族的圣贤以及礼仪。
秦川觉得,经过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长河的冲刷洗涤,应该说,满族人早已被汉化,绝大多数满族人,也就是所谓旗人,现在除了有那么一个身份每月会领到一分钱粮,普通满族人不仅和汉人没什么二致,甚至大多数满族人生活质量还赶不上家境好些的汉人。再讲什么蛮夷之分,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至少现在秦川从没想过清军都是异族的奴才,甚至是爪牙,而不对他们施以援手。
心情多少有些沉重的秦川,一路盘算着如何让平壤的这些清军尽最大可能减轻损失,不知不觉间回到自己的驻地。
虽然对于如何减轻平壤清军的损失这件事,秦川还没有什么头绪,可他知道,清军大概是在十五日夜或者是十六日凌晨开始突围的,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计算,他还有三四天的准备时间。
一进大门,秦川就让人上城去传令,城上只留下一哨人监视警戒,要徐桐、洛佩德、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几人把其它人都带下城。
徐桐、洛佩德他们下城后,秦川又向徐桐和洛佩德查问营里的粮食、肉蛋储备。
在秦川“养病”的那几日,按照秦川的吩咐,徐桐派人在城内外大肆采买,囤积了许多猪肉和牛肉以及鸡、鸭和蛋类。
问明储备情况,秦川吩咐把所有牛肉都制成酱肉,再把白面都制成炒面,然后用油纸袋按照每份二斤装到袋里封好。剩下的猪肉、鸡、鸭以及蛋类不要顾惜,这几天都要保证大家每顿有肉吃。
虽然秦川没有明说,可是洛佩德、于光炘几人都听得明白,那就是这几天要把这些都吃完。
看着秦川一一吩咐下去,洛佩德、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几人的脸色慢慢都阴郁下来。只不过,这几个人都没有问秦川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秦川的催促下,很快就开饭了。
几人就在秦川所在的院子里摆上一张八仙桌,端上两大碗红烧肉,一陶盆鸡肉炖蘑菇,两碟朝鲜泡菜和半盆香喷喷的大米饭。有些沉闷的几人正要动筷吃饭,邱凤池领着十几个盛军兵丁,赶着两辆大车给秦川送来了四十箱子弹。
在弹药紧张的情况下,邱凤池还从盛军的手里分出这么多子弹给送过来,秦川自然心里感激,忙拉着邱凤池也坐到桌上,又让人取来几个空碗和一坛白酒,拍开泥封每人倒了半碗。
邱凤池很健谈,见秦川真心感激,他心里也很高兴,席间有意无意地总要替卫汝贵说些好话。
吃过饭,邱凤池告辞走后,秦川带着洛佩德、徐桐、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几人连同一哨人又上了城,把在城上警戒的那一哨人替换下去。
下午在城上的气氛很沉闷,虽然洛佩德、于光炘几人都没有问起秦川安排炒面和制作酱肉的事情,可秦川看得出,这几个人都清楚,这是秦川认为平壤必不可保,在做撤离或者说是逃亡的准备,所以这几个人都有意无意地离着秦川远一些。
如果说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这几人能猜到秦川的心思,秦川到并不以为意,毕竟这几个年轻人是受过武备学堂现代教育的,心思灵通倒也说得过去,可让秦川大跌眼镜的是,洛佩德个心直口快貌似豪爽不羁的人,竟然也猜到他的心思,这让秦川很有些意外。
虽然几人的心思秦川都清楚,可秦川也不敢说破,如果他现在说出平壤不保,必然军心大乱,如果平壤城里这几个统兵将领借机报复,甚至就是叶志超,安他一个战前扰乱军心的罪名,就是砍了他也并非不可能。
秦川可是记得,《三国演义》里那个聪明绝顶的杨修,从曹操一句“鸡肋”,就推断出曹操要撤军,进而提前收拾行装,惹得军心动荡,最终被曹操一刀砍了脑袋的事情。
直到晚上天黑,日军并没有再发起攻击,只是在土器店和水湾桥两处的丘陵上构筑工事,另外掩藏在丘陵后的炮兵向清军围堡开始炮击,想是日军已经安置好了炮兵阵地,一方面进行校准,准备大战。另一方面,秦川猜想日军也有意袭扰清军。
天黑后,马玉昆又从船桥上过来进城,然后会同孙显寅,两人又去叶志超处商议军情,直到二更天两人才回来,马玉昆又是出大同门去了栽松院那座围堡。吃过晚饭就一直坐在城上的秦川看的很清楚,他也在心中对马玉昆更加佩服。
秦川本准备着一个人再在城上多坐一会,可徐桐上来告诉秦川,说是王士珍来到驻地,秦川这才下了城。
王士珍所来不是为了别的,他是受叶志超的委派,前来向秦川通报日军军情的。想是叶志超怕孙显寅还在因为吕本元的事情记恨秦川,不把军情向秦川通报。
秦川又问起今天叶志超召集军事会议的情况,王士珍顿时就有些沉默起来。
见王士珍神态不虞,秦川也没有催问,而是自顾自地点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