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2/2)
,力道着实不容小觑,一刀下去,几根手腕粗的藤条皆被斩断。“沈提奇,谢宝三,你们也去。”
朱慈煊粗略的看了看,上面藤蔓一层缚着一层,要都斩干净,工程量委实太大,遂吩咐身旁的守备亲兵也上去帮忙。
众人一起用力,刀影飞舞,木屑横飞,一刀一刀的砍下去,坚硬的藤蔓“哗哗”往下掉,未几时,“嚓”的一声脆响,刀尖上猛然劈出了火花。
“主子,您看!”
藤蔓被砍下后,后面露出坚硬的石壁,众人急忙扒开断木,前面豁然开朗,青岩石壁之间,竟然露出一个黑黝黝的口子。
朱慈煊赶紧上前。
细看之下,果不其然,准确来说这是一条小道,而且是夹在山缝之间,上面闭合,中间天然裂开,跨度不足一米,若不是藤蔓阻挡,外人绝不可能发现,朱慈煊抬着头望去,小道幽闭,看不见尽头。
这下朱慈煊地地道道地吃了一惊。
“沿着这条小道一直往前走,就能到达yn的腾越州,山路不短,大概要走上半天。”耳边传来了熟悉的提醒声,却是阿叔公,朱慈煊这才彻底反应过来,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中土。
“陈公子,不是我们一开始存心隐瞒公子,实在是因为..我们这几个老不死都发过誓,绝不能把这条道路透露出去.....”阿叔公叹息了一声,望了望朱慈煊等人,一个人向那条小道走去,在入口处的岩壁处,他伸出了干枯的手掌,认真地摸索什么。
那是一行凿刻在岩壁的小字。
大明崇祯六年腊月十二!
上面虽然被雨水侵蚀了,老人的双眼也近乎浑浊,却依然能看得清上面刻的字。
三十年前,明末先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躲过了中土的战乱和饥荒,以流亡者的身份,逃到了缅甸。
阿叔公抚着那块石壁,怔怔出了神:“一晃三十年了,现在的小辈们,有几人晓得他们的根在哪呦?”
到了这刻,朱慈煊终于恍然大悟,乡老们为何三缄其口,按照明朝律法,如无官府文牒,私自出境者,轻则仗责,重则流刑,领头者更是要除以斩首,他们这些老辈人为了保管这个秘密,这才对朱慈煊隐瞒,然而令人叹息的是,他们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却不知中原已经换天,再无汉家皇帝....
到乡翻似烂柯人,他们这些离乡之人却遭遇了同样的处境.....
“陈公子,天就快亮了,你们快些走吧,莫要惊动了旁人。”阿叔公瞧了瞧天色,忧心忡忡道。
大恩不言谢,朱慈煊郑重其事的行了一礼,转身便道:“周凛,咱们上路。”
“领命!”
周凛收拾好行囊,牵着马,率先进入了小道,后面的人依次跟上。
“阿叔公,如果有一天中原无战事,百姓能以安居,你们想不想回到中土?”临行前,朱慈煊忽然问道。
阿叔公苦笑了几声,道:“想,想,做梦都想,我还想回到田下村,拔拔爹娘坟上的荒草,唉...可惜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言语里尽是无奈。
“此心安处是吾乡,阿叔公,会有这么一天。”
朱慈煊跃上马,抱拳道:“告辞!”
“陈公子慢走”
话刚说完,朱慈煊等人便消失在黑黝黝的小道里,瞧不见了人影。
“吾乡?”
回味片刻,阿叔公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正打算往回走,旁边的丛林一阵晃动,缓缓地露出个小脑袋来。
(今天的第一章,初品不满意,码了好久,前后改了多次,没办法,新书要花多一些时间找到节奏,所以我想说的是....作者菌需要一大波票票喂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