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环形山墓(1/2)
在夜明珠温和的荧光下,可以看到“水晶棺”内壁是一个光滑的弧形,大小正好可以躺进一个成年人。
内棺呈乳白色,整洁如新,在棺内壁上,似乎有些细小的孔洞和头发丝一般粗细的缝隙,不仔细观察还看不出来。不知是用来透气还是干什么。
“用手摸摸看。”苏睿提醒梓杨。
梓杨伸手用手在棺内壁上仔细地摸了一摸,惊讶地看着苏睿。
“这、这是陶瓷的?”
苏睿点点头。
梓杨倒吸一口气说道:“陶瓷棺材虽然以前听说过,但是非常罕见,这么大型而又完整的陶瓷棺好像历史上都没有什么记载。”
苏睿点点头:“是的,大件的陶瓷烧制非常困难,很容易开裂或者留下瑕疵。不过,不考虑其他方面,仅仅从物理性能上看,陶瓷制作的棺材应该是保存尸体的最佳器具了。”
梓杨说道:“我记得以前从上看到过,陶瓷是地球上物理性能最稳定的事物,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明毁灭,所有的人类明象征——金属、建筑、籍、木材、塑料等等……都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分解、腐蚀、风化直至消失,唯有陶瓷会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明的最后遗迹。”
苏睿点点头:“理论上是这样。”
梓杨看看旁边的水晶盖板,迟疑道:“难道我们面前的这具是水晶陶瓷棺?”
苏睿用手指在棺内轻抚着,“我也没法确认,陶瓷做小型的骨灰罐倒还合适,但是做这么大的整具棺材,简直是闻所未闻。关键是,我们面前这具水晶陶瓷棺工艺如此精致,细节方面做的简直如臻化境,古代的人类能掌握这样的技术吗?”
梓杨沉吟道:“陶器、瓷器在中国本来就有悠久的化历史,先人掌握的一些技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匪夷所思的。在西安发掘出的两千多年前的秦朝遗迹中,就有一段完好的陶器制成的下水道,其制作的转接口的工艺水准,放在今天都丝毫不过时。
还有水晶工艺,在战国时期的一座土墩墓里,曾经出土过一尊水晶素光杯,其制作精细程度甚至让人无法相信那是古代制品。”
苏睿点点头,“你说得这些我也看过资料,但是跟我们面前的东西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你看这陶瓷内棺和水晶棺盖的品质和尺寸,实在太完美无缺了。“
苏睿绕到水晶棺另外一边,“来,我们把它抬起来。”
两人轻轻地抬起水晶盖,慢慢地合在陶瓷棺上,水晶棺盖的边缘跟陶瓷棺身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你看,严丝合缝——我甚至怀疑里面可以形成密封的真空状态——怎么看也不像是古代人类所能创造出的作品。”
梓杨再次把水晶棺盖揭开——与棺身相连的地方似乎是用了某种精巧的连轴工艺,沉重的水晶棺盖翻起来毫不生涩,几乎没有什么摩擦阻力。
梓杨伸手在陶瓷光滑的釉面上滑过,感觉触手之处异常平滑,没有一点瑕疵,内心也不仅感叹其巧夺天工的精致工艺。
苏睿感叹道:“这具水晶陶瓷棺虽然看不出年代,但是看外层覆盖的这层泥土结痕,肯定比上面的蒙古将军墓年代还要久远,还有上面这些细缝和孔洞,如何制作出来的我实在想不通,即使是现代工艺也不见得能做出这样的水准。”
梓杨道:“奇了怪了,那依你看这东西是什么来历?”
苏睿道:“从这陶瓷品质上来看,我判断这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太空陶瓷——我曾经在欧洲一个航空航天单位实习过,见过类似的产品。”
梓杨纳闷道:“陶瓷这种东西,还能用在航天器上?”
苏睿点点头:“太空陶瓷因为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而且绝缘性好,还可以防辐射等特性,也是航天科技里的一种重要材料。”
梓杨疑惑道:“你的意思是这东西是一件现代科技产品?那么是谁把它放进来的呢?问题是怎么放进来的?”
苏睿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即使以人类当前的工艺水准,也未必能做出这样的产品,我怀疑,这是一件超越人类科技的超级明设备。”
梓杨吃惊地张大了嘴:“你的意思是?这是一件外星明的史前遗物?”
这时青和阿冲也从浓雾中走了过来,他们已经探查完整个平台的边缘,听到两人讨论的声音,也一起走了过来。
看着面前的“陶瓷水晶棺”,两人也是很吃惊。
梓杨问他们巡视的情况如何,阿冲沉声道:“我们之前都想错了,这个高台不是人工建造的,其实是一座天然的小型环形山。”
梓杨愣了:“环形山?你的意思是像月球上那些环形山一样?”
阿冲点点头。
虽然可见度很低根本看不清几米外的事物,但梓杨还是习惯性的打量了下四周,诧异道:“难道这是被高空坠落物冲击出来的环形山?”
众人一起看着面前的水晶陶瓷棺,如果环形山的中心就是冲击原点的话,那么向下冲击的高空坠落物唯有这具“水晶陶瓷棺”了。
从目前所处的环形山面积来看,冲击力度应该非常大,再根据这具水晶棺的体积,即使物理学知识有限,梓杨也能推断出,要想造成这样的冲击力度,那这水晶陶瓷棺很有可能是从外太空坠落。
可是整个洞穴是封闭的,那这棺材是从哪里飞下来的呢?难道是从地底窜出来的不成?
这一切违反物理常识的现象让众人迷惑不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