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龙颜一怒重振威17(1/2)
乾清宫,还是那个熟悉的身影,挑着灯审批奏折。在这少年的脸上,写满了忧愁,还有些倦意,昏昏欲睡。
崇祯从下朝,就扎进了乾清宫,对着刚从枢密院送来的折子,一件一件地审批。自从,崇祯严打太监私底下动起奏折的手脚,处死了四十六个大小太监。这段时间,从各个渠道上传的折子,再也没有落到魏忠贤的手里,而是第一时间府、乾清宫。
只是,折子多了,崇祯一个人看不过来,捡些被内阁化为重点疑问的折子送到乾清宫,崇祯又缺少了处理国家大事的经验,总是觉得魄力不够、成效不显著。只可惜,朝中缺少值得信赖的大臣,崇祯遇上了难事,也很忧愁无人替他分忧,为他出谋划策。内阁除了张瑞普,是最近刚拉拢上来的,崇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还有几个大臣,譬如大理寺卿徐侗、左都御史梅赫公、礼部左侍郎冯嵇,私底下不和魏忠贤有来往,可以考虑拉拢过来,培养势力对抗西厂。
太监王承恩,不忍心道:“皇上,天色不早了,该歇息了。”
“朕知道了,不要烦朕!”
太监王承恩摇头叹息,皇上过于勤奋,以致于忘乎所以,不爱惜身子。他本想劝说皇上来日方长,处理国家大事慢慢来急不得。只是,皇上不听他的劝说,说多了会引起皇上的不满,太监王承恩只好作罢。
夜孤凉风静,烛燃灯火明,宫阙幽帘梦,佳影梦中来。
崇祯恍恍惚惚,只见一个女子风华月貌,水月明亮的大眼,素脸白皙,着玫瑰嫣紫大红袍,集富贵与尊华,在六个侍女的陪伴下,走到宫殿。
“皇后娘娘驾到!”
崇祯这才醒了过来,走下殿,打起精神道:“给皇嫂请安。”
“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
“免了!”
“皇上不必多礼。”
皇后娘娘见御台堆满了奏折,不太整齐,还有一件奏折是打开的。顿时,皇后娘娘挑着眉,对太监王承恩不悦道:“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让皇上休息,把这些都收了。”
太监王承恩一脸懵逼,苦苦道:“奴才,奴才这就去办。”
崇祯道:“皇嫂不要生气,不关王承恩的事,是朕想把这些折子看完。”
皇后娘娘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很多事情不是皇上想的那样,自以为认认真真地审批奏折,就可以处理好国家大事。这朝中的事,是君臣之间的合作,做皇上的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用功,没有做臣子的配合、忠心耿耿的效力,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皇后娘娘明知皇上很努力、很用功,只可惜朝中没有办事效力强、忠心可靠的大臣,不免觉得老天不公,唉声叹气,道:“皇弟,哀家和你说句掏心的话。先帝在位时,魏忠贤勾结客夫人把持朝政,朝中一半以上的大臣成了他的党羽。先帝驾崩后,这二人不知收敛,不把亲政大权交给皇上,并多次想要加害皇上。皇上,你知道魏忠贤害怕什么吗?”
崇祯不知,摇头道:“请皇嫂明示!”
皇后娘娘道:“害怕皇上用功。”
崇祯吃了一惊,仔细想想,先帝在位时不理朝政,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政权交给了魏忠贤,这才让魏忠贤独受恩宠,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所以,魏忠贤能有今天,完全依赖于熹宗皇帝的无能。历史上,有很多做皇帝的无能,把政权落到宦官手里。宦官当权,最开心的是皇上不理朝政沉醉与美色。
然而,熹宗驾崩后,换了一个皇帝,却很用功,一心想要重整朝纲、手握政权,这就影响到魏忠贤在朝中的地位。崇祯这才恍然大悟,太用功,会引起魏忠贤的注意。
皇后娘娘见崇祯神色一怔,想必他已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笑如嫣花,道:“皇上不必紧张,现在明白还不晚。哀家听说,皇上办了户部尚书曹思诚,升内阁次辅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想要调查户部亏空案。还有,封还未回京复旨的任光弼为大明第一忠臣,另派人去陕西营救任光弼。”
崇祯神色一惊,心里道,这朝中大事,皇后娘娘怎会知道的一清二楚。都说后宫乱政,崇祯出自本能的歪想,瞪了瞪侧立在旁的太监王承恩。
太监王承恩深受龙颜不悦,吓得低头,不敢说话。
皇后娘娘笑着说:“皇弟就不要责怪王承恩了,是哀家吩咐他这么做的。皇弟刚登上皇位,锋芒太盛,做事不知深浅,哀家也是担心皇弟做出出格的事,打听了些。如今,不出哀家所料,皇弟在处理户部亏空一案,的确鲁莽了些。”
崇祯可以不把谁放在眼里,唯有尊重她这个皇嫂。换作任何人,哪怕是魏忠贤也不敢当着他的面,指责他的不是。
被皇后娘娘没有言语过于激烈的指责,崇祯乐意接受,满脸诚恳虚心道:“请皇嫂明示。”
皇后娘娘道:“皇弟,你可知曹思诚是魏忠贤在先帝在位时,一手提拔的户部尚书。”
“朕知道。”
“皇弟既知如此,当着满朝文武,法办曹思诚,就不会让人起疑,皇弟是拿魏忠贤动刀吗?”
崇祯笑道:“皇嫂多虑了,法办曹思诚,是魏忠贤的主意。”
“皇弟如果不查户部的案子,揪出曹思诚,魏忠贤又怎会临时生变,弃曹思诚与不义,将他法办。在哀家看来,这是魏忠贤的权宜之计,魏忠贤为求自保先向皇上提议法办曹思诚,意图很明显,是想撇清户部亏空案。皇弟办了一个曹思诚,就会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