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蔡枯山(1/2)
一夜休息之后,满脑子都是兵阵、阵法等一些乱七八糟东西的黄昏,顶着一双熊猫眼,伸了几个懒腰,才是慢悠悠从床上爬了起来。
天色还未大亮,点点鱼白在东方刚刚开始浮现,黄昏就已经来到水边。
呼吸着一日之计的新鲜的空气,迎着清爽的晨风,黄昏开始了自己今天的早课。
身子进退残影乱,拳似奔雷声声烦。时如奔豹势如虎,时如磐石人如山。
臂似甩鞭掌破风,腿似重锤踏三关。流罡成光若流水,罗汉金身断九天。
一套基础的《罗汉拳》打完三遍,黄昏收功静立,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这每日早晨练习拳法时,总会缭绕在心间,那种难言晦涩又很怪异的感觉。
《罗汉拳》黄昏早就修行到登堂入室境的巅峰,可是每日练拳,都有着一丝收获的他,竟然至今,别说碰触融会贯通境界的门槛了,就是寻找踏足下一境界的道路都没有半点头绪,似乎对于他来说,这登堂入室境永无止境一般!
红日初升,水面上一片火红,万道光芒之中,还是没有任何头绪的黄昏缓缓睁开了双眼。
“小师叔···”黄昏刚刚转醒,就见旁边早已经等待多时的蔡顺,立马走了上来。
虽然早就知道小师叔在不到二十的年纪,就已经踏足成罡境,可是亲眼看到黄昏耍拳中那盘旋环绕的罡劲,蔡顺心中既是敬佩,又是羞愧。
想想自己已经三十多岁,却依旧困在筑海境巅峰数年,至今未有寸进,可小师叔却早早踏足成罡境,再加上,从信中得知,这大半年来,三哥郭箫和四哥许虎已经相继踏入成罡境,蔡顺心中更是酸涩。
是啊,小师叔虽然年纪是不大,可是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无视他呢!
不清楚蔡顺心中的复杂情绪,黄昏奇怪的看了看面色疲惫的蔡顺一眼,道:“这么大早过来,蔡顺你有什么事吗!”
“昨日我已经将小师叔你到来的消息通传给了师傅,师傅他老人家连夜赶来,已经到了寨中,因为当时夜色已深,所以没有禀告小师叔你!”蔡顺整理心中的烦乱,解释了来意。
“江南虎王、蔡枯山师兄!”眉头一动,黄昏问道。
“正是家师,同来的还有和家师相交莫逆、人称江东蛇王的丐帮八代弟子黎生和同是丐帮八代弟子的余兆兴!”蔡顺道。
“这样啊!”点点头,黄昏笑道:“那咱们赶紧过去吧,正好来江南这么长时间,还没拜访过蔡师兄呢!”
“小师叔请!”让开身子,蔡顺道。
蔡枯山人称“江南虎王”,和丐帮八代弟子、“江东蛇王”黎生齐名,本身就是成罡境巅峰的武者,一手的《伏虎拳》更是耍的出神入化,震慑江南。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蔡枯山是当年少林寺封山前,最后一批俗家弟子,也是这么多年来,对少林念念不忘、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
当年少林寺遭遇大劫,被迫封山百年,因而当时在少林寺修行的俗家弟子全部解散,各自回家,在当时不过十六七岁的蔡枯山,正是其中之一。
有人遵循师尊的教导,有人怯于敌人的强大,怕惹祸上身,因而俗家弟子解散回家后,基本上没人显露自己少林弟子的身份,也因此,当年弟子遍及天下的少林寺,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蔡枯山回到江南之后,虽然凭借一套《伏虎拳》在江南渐渐声起,崭露头角,可知道他是少林俗家弟子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的消磨加上对未知敌人的恐惧,很多少林俗家弟子早就选择性的忘记了自己曾经身为少林俗家弟子的这一身份,可是蔡枯山却一直记得,他不仅记得,更是对自己唯一的儿子言传身教,从小培养他对少林的崇敬之心。
后来,蔡枯山凭借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家底,组建四海酒家,为的就是寻找那些早已经失去联系的师兄弟们。
当年大难来的太突然,众人连吃顿散伙饭的时间都没有,就仓皇被师傅师叔们赶下了山,加上对敌人的未知,蔡枯山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再聚的机会,因而时隔三十余年,再想去找那些改头换面的师兄弟们,真的难于登天。
不过黄天不负苦心人,随着四海酒家的逐渐铺开,他终于开始找到了和他一样对少林寺念念不忘的师兄弟。
成了南宋国守边将军的“搅海枪王”张枯树、成立了一方镖局的“龙门总镖头”马枯风、成了教书先生的“青扇书生”郭枯桓以及成了一方名捕的“金刚总捕”许枯硕,四人逐一被蔡枯山找到。
当然,其实蔡枯山找到的师兄弟不止这四人,只是其他人,哎,不说也罢!
蔡枯山最初建立四海酒家的原因,是为了寻找失散的师兄弟,可是随着金兵不断南下,蒙古国的迅速崛起,看到黎明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还遭受蛮夷甚至汉人的压迫的残酷现实,知道南宋国已经绝难坚持汉家朝廷的统治,因而五人的志向,逐渐发生了改变。
而四海酒家,也从一开始的寻找师兄弟,变成现在近似消息网甚至敛财的组织。
当然,说这就有点远了,当日一些匪寨突兀的出现在嵩山,也正是因为五人想去打探师门的动静,却没想到歪打正着,刚好碰到黄昏的出师任务,这也让五人知道,原来自己的师门并没有真的被那场大劫消磨掉雄心壮志,反而随时准备重出江湖,重振当年的威风···
跟着蔡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