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217,人手紧缺(1/2)
安荔浓和安国邦还有安九爷商量过后,决定扩大酒坊,批量产酒。清河酒坊以为青梅酒、桑葚酒为主,其他各种果子为辅。
“还是要继续开荒种植更多的青梅。而且,所有青梅园都不能使用化肥,不能使用农药......”
对于安荔浓的这一要求,安国邦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用?”使用化肥,青梅树能长得更好,结出来的青梅也更大。
而农药能杀虫,保证青梅树的正常生长,保证青梅的完好。
“小荔枝,会有很多虫子,会影响青梅树的成长和结果。”
为什么现在的粮食产量提高了?
因为使用了化肥和农药。
至于安荔浓说的化肥和农药影响了粮食的口感,不好意思,安国邦还真吃不出来,感觉不到。而且,安国邦觉得使用了化肥的稻谷更大一颗,口感更好。
想要丰收,就要多使用化肥和农药。
当然,安国邦也相信安荔浓的话,化肥和农药使用多了不好,但现在产量更重要。
“爸,酒和粮食不同,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酒的口感。一个品牌的发展,质量是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发展道路......想要持续发展,想要走得更远,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只想到当下,我们的眼光要看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
“小荔枝,现在不是赚钱最重要吗?”
“肯定不是。”
虽然不能告诉大家‘天然绿色’几个字在几十年后有多值钱,但安荔浓会坚持‘绿色发展’这条路。安荔浓很庆幸她是村长的女儿,而安国邦宠她爱她愿意听从她的意见,让她事半功倍。
很多事情不需要她一再的解说,安国邦就愿意相信她,听她的建议去做。像安国邦这样愿意听女儿意见的男人很少,他们更多是大男人主义,觉得自己是对的,即使是错的也不愿意承认。
青梅园不使用化肥农药,但又想要丰收就必须要付出更多是劳动力。
除草,用人工。
除虫,还是用人工。
村里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把化肥农药这样的好东西用在青梅园?
安国邦说,因为粮食更重要,而申请到的化肥农药不多,只能用在稻田里。
至于跟大家说化肥农药不好,影响身体健康?安国邦觉得村里人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如果是不好的东西,上面不会让大家使用。
既然领导让大家使用了,肯定就是好东西。
但现在青梅园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量,村里准备的粪就不够了。
是了,村里人口中的粪就是安荔浓口中的有机肥料。
“只能让大家多割草烧灰沤肥。”
哎。
安国邦叹口气,感觉有忙不完的活。忙了田里,还有山里,然后还有青梅园的开荒和种植,然后就是挖鱼塘的进展,还要想办法找到小鱼苗、莲藕种子......还有酒和酸菜的销售等等。
琐碎的事情太多,能用的人手太少。
安国邦再次感慨,村里的人口太少了。
种地需要人手,开荒需要人手,修路需要人手,酿酒腌制酸菜也需要人手......上至七十岁下至七岁都忙碌了起来,然后不能填补人手的不足。
安国邦揉揉太阳穴,怎么办?
和安四叔商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缺人,这是肯定的。
但怎么办?
请人?
不可能的,不被允许。
难道石河村的发展就要夭折在人手紧缺上?
哎。
安国邦拍拍额头,“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现在京市的供销社柜台租下了,卖酒,卖菜,但是没有人手,哪来的酒?哪来的菜?
现在酿酒师父只有安九爷一个,肯定不够。既然扩大产酒量,酿酒师父肯定也要增加,否则安九爷的身体会吃不消。
至于酸菜、咸菜、菜干,这些也应该批量生产......还是需要人手。种菜,然后才有才做酸菜、咸菜......
啊。
人手啊。
人口啊。
相对于安国邦的困难重重,村里人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大家听说安荔浓把酒卖到京市去,惊呆了,都忘记了反应。
“我们村的酒,真的,真的卖到了京市去?”
不敢相信。
他们村的酒竟然能卖到京市去?
“不是骗人?京市人也喜欢我们村的酒?”
还是不敢接受,“我们村的酒这么好?”
“我们村的酒肯定好,一百分的好。京市人什么好东西没有吃过?喜欢我们村的酒就说明我们村的酒好,我们村的山好水好,酿出来的酒就更好。”
“哎呀。我们村的酒能买到京市去,不行,我要去走亲戚,要好好的和他们说道说道......”这样的好事情,当然要在第一时间广而告之。
“走什么亲戚?赶紧开荒种青梅。没听小荔枝说吗?我们的酒不够卖,要赶紧酿,但是没有青梅没有桑葚,我们拿什么酿酒?”
“隔壁村也有青梅,要是他们不要脸的学我们酿青梅酒......”
“放屁。青梅酒是我们村的,他们敢学?老娘就敢在他们村口泼粪。”
“人家都不要脸了,还怕你泼粪?人家不是已经学了我们的卖艾绒、酸菜了?你能怎么办?我们能卖别人也能卖。能赚钱,脸面算什么?祖宗的脸都能丢、能踩......”
村里的妇女们一边聊天一边用稻草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