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兄弟残杀(1/4)
朱高煦一生总结下来就是“人蠢还爱作”,凭借着朱棣次子的身份,他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可因为多次作死,不但被贬为庶人,还被侄子朱瞻基放入缸中活活烤死!
众所周知,明朝这个神奇的朝代诞生过有不少奇葩皇帝,比如因为长期虐待宫女而差点被宫女勒死的嘉靖皇帝;整日沉迷酒色最后服用而死的隆庆皇帝;服用泻药一晚上拉肚子四十多次最后体力不支而倒下的泰昌帝。
除了皇帝奇葩外,大臣王爷也很喜欢作死。例如不愿替朱棣拟即位诏书,甚至还威胁对方“有本事诛我十族”,结果他的愿望果然成真了。
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朱高煦,不是在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最后因为他得寸进尺,被朱瞻基按在缸中活活烤死,成为后人谈论的笑料。
作死帝的早年经历
朱高煦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的父亲是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爷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高煦还有个同父同母的哥哥——朱高炽,这也是后来的明仁宗。兄弟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哥哥朱高炽脖子大膀子粗,愿意坐下来读书写字(估计是因为体型问题懒得动);而弟弟朱高炽心思活跃凶狠,喜欢到处蹦哒,对于读书学习可谓嗤之以鼻。
朱棣作为父亲,更加喜欢次子朱高煦,毕竟他骨子里狠辣与自己很相似,然而朱元璋对于这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可没什么好感。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将各地藩王子嗣召入京城学习,结果朱高煦一副生不如死的模样,说什么也不肯学习,并且言行举止非常轻浮,完全没有王子该有的模样,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厌恶。
(朱元璋)
相较之下,朱高炽更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当初朱元璋派他破晓时分前去检阅军队,结果朱高炽认为那时候天气太冷,检阅工作应该放在早膳过后。
之后朱元璋又让他批改奏章,而朱高炽很快就将奏章分成文武两类,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这种政治才能让朱元璋不禁刮目相看。
所以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亲自下诏将朱高炽立为世子,而身为弟弟的朱高煦只得到一个高阳郡王的身份,二者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而讨人嫌的朱高煦在“坑爹”这一方面也有一手。
朱元璋死后,朱棣派遣朱高煦两兄弟进京,朱高煦游手好闲、举止轻佻的模样引起舅舅徐辉祖的注意,后者告诫他要改掉这些陋习,可是朱高煦不但不听劝,还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跑回燕京,在归途中他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杀了不少官员百姓,就连涿州驿丞也没能幸免于难。
事情传到朝中后,大臣对于朱高煦的恶劣行径表示强烈的谴责,而身为父亲的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时,乾隆便为自己设定了退休时间。
他当时昭告天下是这么说的:“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那一年,他才25岁。
纵观中国历朝君王,寿达耄耋之年者,屈指可数。乾隆虽口头上说不敢超越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但他能不能活到这个岁数,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或许只是乾隆给自己设定的一个寿命目标。从内心上讲,他还是很希望自己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年轻的乾隆(1711-1799)。
然而,他的这番宏愿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居然成真的了。此时退位的问题,对于85岁高寿的乾隆来说,却如鲠在喉。
01
1796年2月9日,这一天是农历大年初一,也是乾隆约定好要退位的日子。
乾隆一生共有17个儿子,或许是自己寿命太长,很多孩子都没能看到乾隆垂垂老矣的样子。到要准备退位时,他身边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个皇子。
这四个皇子在乾隆看来,似乎都不是继位的最佳人选。毕竟永璇是跛子,沉湎酒色,不思进取;永瑆为人吝啬,沉迷书画;永璘更是文不成,武不就;唯有永琰平庸无奇,综合实力比较均衡,作为皇位候选人,倒也不至于让人感觉难堪。
最终,乾隆决定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颙琰),是为嘉庆皇帝。
关于此次禅让仪式,乾隆在心中早已演练过无数遍。但对于即将要退居二线,将帝国的最高权柄拱手相让,他还是感觉惶恐不安——从古至今,没有哪一朝的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日子是过得舒心的。无论是高寿如宋高宗还是睿智如唐明皇,成了太上皇之后,他们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等待他们的是难以适应的冷清,而结局基本都是抑郁而终。
对于掌朝60年,每天早上起床必喝一碗冰糖炖燕窝,四时按节气服用滋补食材,极注重养生的乾隆来说,抑郁而终绝不是他所希望的退休生活。乾隆永葆长青的源泉,正是他紧握在手里数十年的权力。
▲乾隆戎装像,来源:故宫博物院。
于是,在大清国历史上唯一一场在世皇帝传位给新皇帝的登基大典上,退位的乾隆明确表示,将那些因自己年事已高而无法胜任的琐事杂务、祭祀礼仪等通通交给嘉庆来完成,至于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方面,都是重中之重,自己岂能不问?“朕归政后,仍当躬亲指教”。
同时,他还要求:“嗣皇帝(嘉庆)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