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塑造高手进阶:原型心理学(3/6)
/p>照顾者
理想中的照顾者是十全十美的父母,充满慈爱、无私忘我地照顾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婴儿时期,照顾者会关注襁褓中幼儿的每一个需要,孩子渐渐长大后,它会督促孩子学习了解世事,逐渐地让孩子茁壮成长、自我独立。
类似过程发生在老师与学生、心理医生与病人、护士与病患、老板和员工、保护者与被保护者间。
照顾者是自我发展中最高尚的原型特质,它帮助人从自我层次提升到灵魂层次。
然而,如果某人照顾者特质太强,便可能完全为了迎合他人的需求而没有自我。当别人开口要求时,它也没有拒绝的能力。
它也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动想要去帮助他认为需要帮助的人,不管别人有没有请求协助。
事实上,许多人都以照顾别人来掩饰内在被遗弃的感觉,但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照顾自己而已。
探索期
追寻者
人们渴望追求,总觉得心灵空虚、人际疏离、对局限感到不满,但又不知道到底失落了什么,只觉得在渴望一些难以言诠的东西。寻寻觅觅、攀登不同的生命高峰,探求新的视野寻找智慧,越过边际探索前人未曾探索过的领域、完成前人未曾完成的梦想。内在的渴求回应灵魂的呼唤——去超越。
没有人能免于未知的召唤。无论我们想象那召唤来自天之涯或海之角,无论它来自天外天或理想新世界,也无论我们所追求的是财富地位、政の治自の由或经济繁荣,甚或就是追求明心见性、证入涅盘。
追寻内在满足感可能发生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但特别容易吸引正进入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初期者的注意。这是一个探索时期,他们探求新境地、尝试新观念和新体验,学习认识世界。
旅行异地、学习新知、尝试体验,正是这个时期的特色。
年轻人得到环境的足够支持,会兴致勃勃充满渴望地回应内心的呼唤,他对探索的热切兴奋之情,远大于远离父母和家庭的恐惧。这些新奇的冒险,也许是学校或工作的变换,也许是结婚、加人军队或出外旅行等等。
但不管你当时是什么理由,它都帮助你迈出自己生活的一大步。矛盾的是,对自我而言,这种冲动冒险不见得是好选择;但是对灵魂而言,却能帮助它发展茁壮。
我们若不回应追寻者的召唤,它可能会转换为阴影面。它会有强烈独立的冲动,使我们孤立隔绝。若完全不理会它的召唤,它便会以不同的生理或心理异常状态来表达。
想攀登灵魂极致的渴望,会促使人们以服用毒の品的方式来达到兴奋,或者以渴求危险刺激、或不择手段的追求等负面方式来表达。通常这种追寻是渴求成功的世俗野心,但有时它也可能是未加节制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西方神话中,路西弗追寻精神灵性极致的故事里,本意是“带来光明之人”的路西弗,大胆地偷取上天的神力,想找寻更多的光明,但是因为他不只想要登高,更想要远高于众人之上,结果却反而堕入无边的黑暗中。追寻者原型的阴影面常会以傲慢的形象出现。
依卡罗士则不知是因骄傲,或是被自我热切的追寻所激励,鲁莽地飞近太阳,熔化了腊翼而坠沉大海。
破坏者
人常用疯狂购物、大吃大喝或酗酒用药等方式来麻痹自己、不肯清醒面对生命。但是早晚人会因为内心的失落、恐惧、痛苦,而开始探索生命自我。我们以为是自己主动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是在破坏者原型的影响下而做的选择。
弗洛伊德认为“死之冲动”与“生之本能”都是人类生命中极其强烈而无法抗拒的力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何人明知抽烟会致命,却仍继续抽烟?为何人要从事压力极大的工作?为何人要继续让自己处在被虐待的关系中呢?许多人都以自我独特的方法,借着生活模式和自我毁灭行为,下意识地选择死亡。
实际上,人没有方法可以逃避死亡。对大多数人而言,甚至也不能完全逃避自我毁灭的行为。有人虽断然放弃不良恶习,却仍沉溺于某些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模式中,如暴饮暴食、生活不检或贪婪无度,似乎不能完全摆脱破坏者原型的影响。
于是,问题就可以简化成是谁被毁灭?被谁毁灭?
如同所有的原型,破坏者也有正面和负面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以被破坏者原型的负面控制而成为罪犯或成为革の命家,以颠覆的破坏者来改变高压控制的制度。谋杀、强の暴、虐待儿童和抢劫等破坏行为,都是破坏者病态的形式,全都会带来自我毁灭。
若拒绝承认自己所造成的伤害,破坏者就会变成邪恶之人。最糟时,有些自我发展失败的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道德感、或自制力,结果完全被破坏者控制,不但无能为力而且也无法停止自毁行为。
在正面形式中,破坏者特质帮助人们清理心灵衣橱:在情感上,它帮助人们与不佳的关系分手;在精神上,它帮人们放弃不再适合的想法和行为。然而,当破坏者原型作用时,虽然是好的方面,内心总会因引发的破坏行为而产生负罪感。
爱人者
没有爱,生命就无法与灵魂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让自己与某人或某事密切结合,最先是父母或代替父母角色的人,以后才是心爱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